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的效果,优点,总结经验。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形补片,对48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成形补片的位置及局部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min,所有患术后24h下地行走,伤口疼痛1-2d。排尿困难3例,无1例切口感染及伤口积液,通过B超检查,成形补片无明显变形,局部无积液,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是治疗腹股沟疝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恢复腹股沟区的生理功能,在无张力状态下保持腹股沟管的完整性,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非病理性或其他类型骨折;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精神疾病。对患者临床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者一期愈合。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髋内翻组和无髋内翻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内固定术、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9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24例发生髋内翻,髋内翻发生率为15.1%。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其中乳管内发现新生物者行手术治疗,对它们在乳管内视镜下的特点予以分析,总结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624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其中156例导管内发现新生物:单发性乳头状瘤136例;乳头状瘤病10例;导管内癌10例。其中28.2%的病灶位于总导管;45.6%位于导管的Ⅰ级分支,17.9%位于Ⅱ级分支,位于Ⅲ级分支和Ⅳ级分支病灶仅占6.9%和1.4%。病灶距乳头开口的平均距离为2.5cm。16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130例为乳头状瘤,6例为导管炎,10例为乳头状瘤病,10例为导管内癌。乳管镜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1.9%,乳头状瘤病100%,导管内癌100%。结论:乳管内视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新生物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办法。方法:选取2006年-2009年本院就珍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80例,随机分组。炎性包块型组:①局部切除+灌洗组;②局部切除+灌洗+拿身用药组;③局部切除+灌洗+局部封闭组;④局部切除+灌洗+局部封闭组+全身用药组;脓肿型组:①局部搔剐+灌洗组;②局部搔刮+灌洗+全身治疗组;③局部搔刮+灌洗+局部封闭组;④局部搔刮+灌洗+局部封闭组十全身用药组。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除了综合治疗组(局部切除或搔刮+灌沈+局部封闭组+全身用药)没有复发,其余各组均有复发(平均复发率23.3%)。结论:综合治疗非哺乳性乳腺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比较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患者与4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评估结节的构成、回声、形状、边缘及局灶性强回声。结果:两组在结节单/多发、边界、回声、形态及钙化、血流分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检查区域血流分级Ⅱ级发生率、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阻力指数(RI)均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患者高(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较困难,临床需结合多种超声指标进行综合诊断,方能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甲状腺次全切除161例,甲状腺全切57例,姑息性手术3例。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常规颈部中心区淋巴清扫。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转移者为40.3%(89/221)。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短暂喉返神经麻痹,37例短暂低血钙抽搐,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颈部血肿。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79例(35.7%)。获得随访187例患者,随访率为84.6%,随访6月~5年,除未分化癌患者术后7月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患侧甲状腺+峡部+对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中心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前高频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沙砾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阑尾残株炎系指阑尾切除术后,根部残端遗留过长并再次发炎。而阑尾远端遗留并发坏疽者则十分罕见,尚未见文献报导。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 男2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并高热于1990年9月8日急诊入院。1天前患者开始感上中腹钝痛,伴呕吐;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固定,并出现高热。5个月前曾发类似腹痛1次。1983年曾因“阑尾穿孔、腹膜炎”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和腹腔引流术”。体查T39.3℃;P90次/分;R20次/分;Bp 12/7KPa。右下腹可见一8cm长纵行手术疤痕,其下有一引流口疤痕。右下腹氏点明显局限性压痛,伴肌卫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Hb:140g/L;WBC:28×10~9/L,N.0.93。入院诊断:①阑尾残株炎;②美克尔憩室炎?入院当天行  相似文献   
158.
立体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乳腺癌降期保乳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前立体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ⅡB~ⅢA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价值。方法3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ⅡB期10例、ⅢA期26,术前采用立体超选择性动脉灌注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和5氟尿嘧啶,化疗后再进行手术。结果36例患者灌注化疗后病灶缓解32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1例;缓解率达88.9%(32/36),该32例患者肿瘤直径均缩小到2cm以下,获得保乳手术机会。结论术前立体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使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获得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159.
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减少女性乳腺肿瘤术后局部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2003年以来,我们多中心课题组通力合作,对23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后即刻修复与再造(其中良性肿瘤6例,囊性肉瘤1例,乳腺癌16例),分别采用水平双蒂巨乳缩小方法、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乳房假体植入、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比较住院时间及费用;观察对辅助治疗及复发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除1例术后吻合口出现静脉栓塞外,余皮瓣全部成活,形态满意。随访2~18个月,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显示较强的自信,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修复与再造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适应症为良性乳腺肿瘤及有强烈乳房再造要求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Ⅲ期以上乳腺癌患者,可权衡病人的全身状况,不是绝对禁忌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本人的方法进行乳房再造。  相似文献   
160.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对于激素依赖性老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本研究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45例ER和(或)PR阳性的老年乳腺痛患者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为口服依西美坦,25 mg/d,治疗4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2例,稳定11例,无进展病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总有效率为75.6%(34/45);ER和PR均为(+)及ER强阳性(+++)的有效率高;组织学低分级的有效率高(x2=10.06,P<0.01).结论:对于ER和(或)PR阳性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依西美坦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