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叶芽和幼叶中各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嫩叶和成熟叶。果用宁夏枸杞叶中芦丁含量较高,而叶用宁夏枸杞叶中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和甜菜碱含量较高。所有样品均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性,且随着成熟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减弱趋势。宁杞菜1号幼叶的DPPH清除能力最高,叶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而宁杞7号叶芽3者均较高。叶用宁夏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较果用宁夏枸杞叶高。宁夏枸杞叶抗氧化活性与隐绿原酸、5-O-阿魏酰奎宁酸、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绿原酸、甜菜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同品系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所含资源性成分含量及抗氧...  相似文献   
5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our现已入侵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国家、欧洲中西部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严重影响各区域的生态结构、生态安全和环境。在中药资源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多宜性原则,在前人较为系统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采用“化害为利”策略,引导和促进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的转化利用,将其归化为可造福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健康发展的特色优势资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改善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的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M造模组(A组)、EAM造模+低剂量丹参酮IIA治疗组(B组)、EAM造模+高剂量丹参酮IIA治疗组(C组)。初次免疫后21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取静脉血用于血清IL-2、IFN-γ、IL-4、IL-10检测;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脾脏,流式分析脾脏Th细胞分化情况。结果:(1)组织形态学结果:A组大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病理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B、C组大鼠较A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2)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A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P<0.05),C组大鼠LVEDs、LVEDd、IVS、LVPW均较A组显著降低,LVFS显著增加(P<0.05);(3)脾脏Th细胞分化情况:A组大鼠脾脏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后,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较A组显著降低,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4)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A组大鼠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B、C组大鼠血清IL-2、IFN-γ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 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上调Th2细胞比例,维持Th1/Th2细胞平衡,从而改善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肌损伤,恢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利用输尿管软镜处理双J管拔除困难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双J管拔除困难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35~65岁,平均42岁;上尿路结石手术后长期滞留双J管3例,留置双J管时间分别为2个月、8个月、2年,3例双J管上布满结石,无法行膀胱镜取出,予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击碎附着在双J管上的结石,在输尿管上段将双J管烧断,改用输尿管软镜,在肾盂内将近端双J管上附着的结石击碎,用套石篮将残端双J管取出。另3例患者因肾盂结石拟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术前留置双J管行输尿管预扩张,双J管留置时间2周,在输尿管软镜术前拔除双J管时发现双J管被肾盂结石卡住无法拔除,予输尿管镜下用钬激光在肾盂出口位置烧断双J管,更换输尿管软镜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击碎结石后用套石篮取出残留双J管。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血,无输尿管损伤,术后再次留置双J管,2~4周后拔除,无结石残留,随访1~2年,无输尿管狭窄。结论:双J管嵌顿后先用钬激光在近端将其烧断,再用输尿管软镜取出残端,可有效避免输尿管损伤。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各类科技专项和发展基金的资助下,产学研紧密合作,围绕岷归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诸如种质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早薹与麻口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适宜采收期与合理生产布局、产地加工与流通贮藏等一系列制约当归产业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岷归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形成了岷归生产、加工与贮藏养护系列关键技术,建立和提高了岷归系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岷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取得的成果有效推进了岷归GAP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面貌和药农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6.
对硫磺熏蒸药材的基本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和分析硫磺熏蒸方法引入药材贮藏养护和加工的应用沿革与管理现状、硫熏药材的品种类型及其化学特点、硫熏过程可能引发的化学变化与药材品质的关系等,依据目前国内外对相关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和规管要求,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药材贮藏养护和加工过程的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保护药材生产区域和药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保障药材的品质和用药安全与有效,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各类科技专项和发展基金的资助下,产学研紧密合作,围绕岷归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诸如种质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早薹与麻口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适宜采收期与合理生产布局、产地加工与流通贮藏等一系列制约当归产业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岷归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形成了岷归生产、加工与贮藏养护系列关键技术,建立和提高了岷归系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岷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取得的成果有效推进了岷归GAP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面貌和药农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8.
论述和分析硫磺熏蒸方法引入药材贮藏养护和加工的应用沿革与管理现状、硫熏药材的品种类型及其化学特点、硫熏过程可能引发的化学变化与药材品质的关系等,依据目前国内外对相关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和规管要求,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药材贮藏养护和加工过程的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保护药材生产区域和药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保障药材的品质和用药安全与有效,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鲁登巴赫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经外科治疗的12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无死亡。12例随访33-60个月,心功能恢复为I级3例、Ⅱ级4例。结论鲁登巴赫综合征应及早手术治疗,修补房间隔缺损同时有效解除二尖瓣狭窄,加强围术期处理,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和左心室功能衰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我国已有5000年栽桑养蚕的文明史,是世界桑资源分布中心。目前的桑园面积达800万hm^2,2000万户农民从事栽桑养蚕,有利地促进了我国蚕丝产量占有国际70%-80%的份额。随着桑蚕产业的大力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桑资源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桑资源性成分研究、动态评价以及桑资源的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桑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