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组疾病 ,脑组织损害是产生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脑损害有一个发生、进展的动态过程 ,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不同的病期 ,有相应的主要病理改变 ,在治疗上必然各有其侧重点。在急性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更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治疗。总之 ,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脑损害 ,恢复正常功能 ,因此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1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的治疗主要有改善脑循…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建立乙酰唑胺(ACZ)脑负荷试验的方法及脑血流量变化的正常值,提出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指标。 方法 正常对照者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43例 用99mT-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先做基态脑血流(CBF)及SPECT显像,36~48小时后做脑负荷显像(静脉注射ACZ 1 g,20min后按基态同样条件进行)。病人均行CT检查,部分行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T)、DSA检查,7例病人治疗后进行了随访并复查SPECT显像。图象分析:(1)视觉分析 比较ACZ试验前后的变化,分三型:A型,反应差,ACZ试验后出现病变(A1)或病变扩大(A2);B型,反应好,病变缩小或消失;C型,无反应 (2)半定量分析,计算颈动脉及大脑半球峰时、半球血流占全脑血流百分数;计算ACZ试验前后病变区及病侧半球血流量增加率(△%)及放射性摄取比值(UR)。结果 (1)正常对照两侧比较各值无差别。ACZ试验后全脑△%为25.0%+809%,ACZ试验前后各区UR均>0.901。(2)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CBF显像,42%有闭塞性脑血管病变,与TCD、DSA结果相符。(3)ACZ试验提高了TIA和小脑梗死灶的阳性率,前者由59.37%升至87.15%,后者由73%升至90%。(4)A型病人疗效差,B型疗效佳 。(5)小梗死伴有对侧小脑或同侧丘脑失联络者,ACZ试验后血流均恢复正常。结论 ACZ脑负荷实验安全可靠,用于CVD,其图像、  相似文献   
93.
神经变性病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持续进展,且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对其病因和机制的研究业已成为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认为,缺血缺氧、炎性反应、免疫、血管病理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微循环障碍参与神经元变性过程,甚至先于神经元的变性发生,本文就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性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4.
周围神经病的病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5.
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刘士民郭玉璞自从Astrup(1977)将半暗带(penumbra)定义为围绕在不可逆性损伤之外的电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的脑组织以后,半暗带便成了局灶性脑缺血中心坏死区以外可逆性损伤的代名词。半暗带的特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脑多发性结核瘤11例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多发性结核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5年5月我院诊治的脑多发性结核瘤11例。结果 患者临床上以发热和头痛起病,脑膜刺激征4例,意识障碍5例,偏瘫3例,抽搐2例。脑脊液压力升高8例,脑脊液蛋白升高10例,糖减低7例。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7例,升高4例;脑脊液细胞学见4例呈混合性细胞反应,2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3例未见异常。11例头MRI均显示脑内多发结节或占位性病变,11例强化明显。5例开颅脑活检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抗酸染色阳性3例。结论 脑内多发性结核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结核感染,综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脊液细胞学等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7.
雷公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现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免疫异常而致的各种疾病,获得了良好疗效。本文拟从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有效组分的筛选鉴定、药理学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一、化学成分及有效组分的筛选 1936年赵承嘏首次报告从雷公藤根部提取萜类色素雷公藤红(tripterine),至今,国内外学者已从雷公藤属植物分得近70种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生物碱类有雷公藤晋碱(wilforgine)、雷公藤定碱(wilfordine)、雷公藤灵碱(wilforine)、雷公藤春碱(wilfortrine)及雷公藤增碱(wilforzine)5种主要生物碱。从雷公藤植物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种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神经系统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结果;全部病例既往无鼻窦炎病史,其中7例免疫功能低下,均以神经系统损害首诊于神经科,多呈急性暴发起病,病情凶险,表现复杂,以视觉障碍、头痛、偏瘫等常见。影像学和病理学提示真菌感染由鼻窦侵袭眶尖,海绵窦、颈内动脉、脑膜和脑实质等,鼻内窥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抗真菌药物治疗结合鼻窦切开清除术治疗,5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本病是免疫功能缺陷病人重要的致死性疾病,常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
脑膜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在脑膜淋巴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13例诊断为脑膜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NHL-B);继发性8例,包括NHL-B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NHL-T)1例,mantle型1例。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脑脊膜刺激征、脊髓腰骶神经根受累和多脑神经麻痹等。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计数、蛋白均升高,糖减低。所有患者均采用沉淀池法,免疫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CD19、CD20、CD79a、CD34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其中3例脑脊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以4例病毒性脑炎和5例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为对照。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发现每例患者均有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发现5例患者多数细胞B细胞标记物阳性;例6多数细胞CD34阳性;例8CD20阳性细胞比例升高;例7CD19、CD20阴性。除例8外,其余脑脊液中细胞呈CD4和CD8阴性或极少数阳性。对照组CD4阳性细胞为主,伴有少量CD8阳性细胞,CD19和CD20阴性或极少数阳性。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发现例9和例11的B淋巴细胞占85.9%~97.4%,提示异常的B细胞克隆。对照组以CD4、CD8阳性细胞为主,CD19阳性细胞低于4.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是诊断脑膜淋巴瘤的重要方法,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能够对诊断脑膜淋巴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即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LNH)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6例CD的临床表现,淋巴结及神经活性检等。结果:多中心型CD4例,均有系统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水肿,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等;3例检出单克隆蛋白:3例多中心型合并周围神经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对称性远端感觉减退,电生理检查提示运动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侠波幅减低,腓肠神经活检2例,显示轴索变性,脱失,以大有髓纤维受累为主,局灶型CD2型,无系统症状或周围神经病表现。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CD,5例为透明血管型,1列为浆细胞型,结论:多中心型CD可见表为多系统受累和周围神经病,符合POMES综合征,其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