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李岩  郭桂珍  郭洋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14-115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药理研究也较多,文章从本方溯源、临床应用、药理实验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L5脊神经结扎(SNL)术后7 d和28 d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细胞数量的改变与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 d和28 d取腰5节段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50张,等距随机抽选2套切片(每套各5张)分别用IBa-1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采用体视学技术-光学体视框估计单位体积脊髓背角内MG或AS的数量(数密度),将其乘以脊髓背角的横断面积和单位长度(1 mm),即可得到1 mm长脊髓背角内MG和AS的数量。结果:与未手术侧相比,SNL组手术侧1 mm长腰5节段脊髓背角内MG的数量在术后7 d和28 d分别显著增加了210%和120%;AS的数量在术后7 d显著增加了62%,术后28 d无明显增加。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胶质细胞数量的动态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介入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4~6周实施乳腺癌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们对18例乳腺癌合并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先行PCI,PCI术后4~6周实施乳腺癌手术(3例完成PCI术后1个月确诊乳腺癌,15例乳腺癌术前准...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三孔法微创手术方案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95例患者资料,分为五孔组(47例)和三孔组(48例)。五孔组患者进行常规"五孔法"手术,三孔组患者采用"三孔法"手术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孔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时间均低于五孔组;两组患者术后WBC、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但五孔组的术后水平更高于三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孔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97.9%)高于五孔组(93.6%)(χ2=2.16,P0.05);三孔组术后18个月生存率(93.8%)高于五孔组(89.4%)(χ2=3.67,P0.05);三孔组术后24个月生存率(91.7%)高于五孔组(82.9%)(χ2=4.01,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孔组复发、转移及并发症总例数共7例(14.58%)低于五孔组14例(19.79%)。结论 "三孔法"微创手术方案优于常规腹腔镜五孔法,其生存率高、复发及转移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炎、镇咳平喘等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分别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均以15 d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按照《支气管炎诊断指南》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咳嗽、咳痰、肺部音、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小鼠骨骼肌细胞C2C12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骨骼肌C2C12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5 mmol/L)组,用含5%马血清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细胞分化,观察肌管形成情况。q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My HC、Ⅰ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a)、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b)、Ⅱx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和MSTN蛋白表达。应用siRNA下调MSTN的表达,并将小鼠骨骼肌C2C12细胞系分为MSTN敲低阴性对照组(siNC组),MSTN敲低阴性对照+二甲双胍组(siNC+metformin组),MSTN敲低组(siMSTN组),MSTN敲低+二甲双胍组(siMSTN+metformin组),检测二甲双胍是否通过升高MSTN抑制C2C12细胞分化。结果: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肌管数量减少、肌管直径较小。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My HC mRNA水平降低(t=29.47,P<0.000 1),...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苯胺(Chidamide)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cellcountingKit-8)法检测0、0.5、1、2、4μmol/LChidamide处理后C2C12细胞的活力;将C2C12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Chidamide组,Western印迹检测Chidamide处理后组蛋白H3乙酰化(Pan-acetylH3)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肌管细胞分化成熟标志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HC),检测肌细胞分化,Western印迹和qPCR检测MyHC、成肌分化抗原(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表达及肌原纤维Ⅰ型(Myh7)、Ⅱa型(Myh2)、Ⅱb型(Myh4)和Ⅱx型(Myh1)的表达。结果:0、0.5、1、2、4μmol/L的Chidamide均不影响细胞活力。Chidamide升高Pan-acetylH3蛋白水平(t=3.22,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idamide处理后肌细胞融合受损,分化程度降低。Western印迹和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idamide下调MyHC、MyoD和MyoG蛋白水平(t=5.71、6.05、7.37,均P<0.01)和mRNA水平(t=26.87、5.81、4.86,均P<0.01);降低Myh7蛋白(t=3.93,P<0.01)和mRNA水平(t=4.85,P<0.01);降低Myh1、Myh2蛋白(t=14.13、5.05,均P<0.01)和mRNA水平(t=15.48、16.82,均P<0.001),但不影响Myh4的蛋白(t=2.19,P>0.05)和mRNA水平(t=1.50,P>0.05)。结论:Chidamide可能通过下调MyoD和MyoG的表达抑制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且主要抑制Ⅰ型、Ⅱa和Ⅱx型肌原纤维,不影响Ⅱb型肌原纤维。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2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的57例为联合组,63例行急诊开腹手术的患者为开腹组。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以(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二期手术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9.8±17.3) 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3±0.5) d,术后住院时间为(7.3±1.9) d,均短于开腹组的(209.5±21.0) min、(4.6±0.8) d、(11.9±3.2) d;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6.7±2.1)个,多于开腹组的(12.4±1.7)个,术中出血量为(27.9±4.1) ml,少于开腹组的(75.5±9.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造口4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4例,开腹组造口17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17例,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二期手术率为7.0%,均低于开腹组的44.4%、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行,且手术根治效果好,能有效降低二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29.
新形势下,实战化训练是确保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决战决胜的必由之路。中央军委印发的《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指出:“实战化军事训练就是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的训练,全军必须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全过程各领域”。美欧国家多年来的军事训练实践表明,实战化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部队战斗力。近年来,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紧贴实战化训练背景,密切关注中外军队实战化训练进展,逐步开展了模拟伤员、模拟场景和模拟器材等多种形式的模拟化训练。目前,这些模拟化训练逐渐成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战化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战备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