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5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胡国治  郭永忠  章炎 《腹部外科》2007,20(3):161-16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病人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均放置引流.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放置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全组无术后出血、内脏损伤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和胆囊积脓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2.
肝泡状棘球蚴病(The Hepatic Alveolar Hepatid Disdeasd HAHD)是多房棘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HAHD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称泡型黄疽)是HAHD的晚期表现。我院收治新疆伊犁河谷1993年~2003年HAHD病人65例,其中泡型黄疸26例,现将经验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3.
114.
1997年5月,我们对海拔1570m环境下集训的某部军事三项队员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评价,对存在的营养学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军事三项队队员39人,其中男26人、女13人。年龄19~21岁。12 方法 (1)人均摄食调查:连续记录每位队员7天的摄食量,进行YL2营养医疗计算机处理评价。(2)营养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肩胛下皮褶厚度。了解有无营养缺乏病。(3)生化检查:晨空腹无菌采静脉血2~3ml加入干燥试管待检。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CX5全自动系列化分析仪。(4)血常规检查:晨空腹采静脉抗凝…  相似文献   
115.
肝包虫病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虫病是农牧区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肝包虫病最为常见,肝包虫病的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但是肝包虫病手术后常有包虫残腔和复发等严重并发症,且非常棘手,所以外科医师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及治疗模式,寻求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1,2].  相似文献   
116.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全面评估病人,积极术前准备,对大多数病人施行一次性的根治治疗,并予以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护。结果 共治疗30例,所有病人均行一次根治性手术,治愈率93.3%。死亡率从一般的20%降至6.6%。结论 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经去除胆道结石、梗阻,建立引流后肝硬化的病理可以逆转,故可对大多数病人行一次根治治疗,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次数,节省大量的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7.
自1999至2004年,我科对100例T管造影认为无残石的病人,拔管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仍发现残石10例(10%),均经胆道镜一次取出,降低了术后胆道残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胆总管结石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18-85岁。均行常规术中经胆道检查,采用经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入路,切口长10~15mm,同时放置T管引流。其中胆囊、胆总管结石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6例,左右肝胆管残石4例,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接受腔内隔绝术的3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其中3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破口,4例表现为多个破口,均采用全麻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破口。结果37例均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无中转开胸手术,4例多个破口患者,2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2例远端夹层破口旷置,术后无内漏,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3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假腔内血栓逐渐机化,1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1例因再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避免了开胸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9月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资料,以术前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因变量,对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继续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5例,发病率为29.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夹层分期、高血压分级、脏器灌注不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分期(OR:0.927,95% CI:0.887 ~0.969),年龄(OR:0.171,95%CI:0.070 ~0.417)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比例高,主动脉夹层进入慢性期预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减弱或消退.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3例胆囊结石患者予以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并术后随访.结果 32例保胆取石患者均无结石残留,随访最长3年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大大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