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9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10只新西兰白兔雌雄各半,按本研究组建立的改良方法制作兔耳瘢痕模型,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凡士林软膏,右耳为实验组涂他克莫司软膏。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9天采集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统计成纤维细胞密度,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I)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CD4+辅助性T细胞-2(Th2)产生的重要纤维化基因IL-4及参与T细胞早期活化的重要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三色法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ColI、Fn、IL-4、M-CSF和TNF-α在实验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应用他克莫司可通过下调IL-4、M-CSF和TNF-α的表达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后的疗效。方法:20只健康家猪制作腹部爆炸伤开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创面均在伤后6~8h内清创,实验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于-125mmHg,对照组将硅胶膜覆置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 mDCs)联合西罗莫司(SRL)在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以雄性Lewis大鼠为供者、Brown-Norway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对照(control)组术前不给予任何干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组于术前7天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西罗莫司(SRL)组于术后连续7天经胃管灌注西罗莫司;联合(imDCs+SRL)组于术前7天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于术后连续7天经胃管灌注西罗莫司。结果: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组、西罗莫司(SRL)组、联合(imDCs+SRL)组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8.25±1.75)(、10.25±1.91)(、10.64±2.50)(、21.38±2.97)天。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除单独应用未成熟DC组与单独应用SRL组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者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联合使用西罗莫司可延长移植皮片成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后的疗效。方法:20只健康家猪制作腹部爆炸伤开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创面均在伤后6~8h内清创,实验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于-125mmHg,对照组将硅胶膜覆置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介绍一种利用在体血管转移入组织工程室(血管化组织工程室)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的新方法,总结目前血管化组织工程室内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在血管化组织工程室内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管化组织工程室内能构建出具有血管网络的脂肪组织、心肌组织等,常用的血管化组织工程室模型有动静脉分流环路模型和腹壁下浅动脉模型。结论体内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室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7.
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的美容效果。方法单纯颏部瘢痕或伴小面积面部瘢痕者,采用颏部、颌底、面部皮肤扩张,扩张器置入时,不要超过颌颈角;否则,扩张器只是将颌颈角填平,不能充分有效扩张皮肤。对于面颊、颏、颈部瘢痕的修复,局部无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时,则采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扩张充分后带蒂转移修复面部瘢痕,3周后断蒂修复颏、颈部瘢痕。结果26例应用局部及远位扩张后皮瓣修复颏部瘢痕,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的局部或远位皮瓣修复颏部瘢痕,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8.
肖博  郭树忠 《器官移植》2011,2(6):360-361
同种异体移植是当今医学界应用最多的移植类型,其术后的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功能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其中,对移植物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处理可能会降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强度。本文就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移植物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免疫学功能,诱导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免疫耐受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大鼠骨髓前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7 d,收集贴壁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imDCs的形态学特征,用质量分数2%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细胞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mDCs表面标志分子;MTT比色法测定imD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制备诱导培养的imDCs具有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层叠状皱褶、胞质突起短而多、树枝样分叉明显等典型形态特征;活性细胞率高达93%;表面较特异标志分子OX62为(61.08±4.86)%,OX62阳性细胞表达CD80、CD8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表达率分别为(3.56±0.73)%、(5.38±1.09)%、(6.45±0.74)%,均为较低表达;i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基本无刺激增殖能力。结论: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骨髓前体细胞,可较快分选出活性和纯度较高、数量足够的imDCs,为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防止排斥反应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0.
背景:不同种属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特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定论。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人与家兔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异同。方法:体外分离人腹部取皮植皮术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家兔背部皮下脂肪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各自生长形态,取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比较二者生长及增殖能力、表面CD分子鉴定情况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人和家兔皮下脂肪均能在体外分离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的细胞;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一般6~8d可传代,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则需要四五天传代。四唑盐结果显示兔、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在第4,6天达到生长高峰。表面标记流式鉴定二者均显示CD29+CD31-。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和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培养特性。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相比,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诱导成脂能力,但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家兔是做脂肪移植研究实验动物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