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标本的甲基化状态。结果5个肝癌细胞系中2个(PLC-PRF-5和97H)发现甲基化,3个未发现甲基化;在3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22例发生甲基化(56.4%)。结论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肝癌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乳果糖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因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观察组在无活动性出血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对照组除不用乳果糖外,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1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数字连接试验(NCT),血氨等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2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9.1%;对照组8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0%(χ2=3.9450,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含量、NCT检测结果相似,治疗后对照组血氨含量上升、NCT延长的程度明显大于观察组。结论乳果糖是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14例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4例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71.90岁;10例表现为间断黑便或暗红色血便伴有不等程度失血性贫血,其中7例血红蛋白含量<80 g/L,平均64.43 g/L;出血部位:胃1例、回肠2例、回盲部2例、盲肠3例、结肠9例、直肠1例,多部位者5例.4例无症状的患者未行任何治疗,8例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暂时控制,但均有复发,2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其中1例在APC治疗后因复发出血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是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出血多发于结肠部.内镜检查是其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5.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损伤、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Micro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其通过与靶基因3’UTR区结合,负向调控基因表达,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对已确诊肝淀粉样变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7例经肝、肾组织学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明确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及特异性的组织染色(刚果红染色)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检测肝功、血脂、尿常规等化验,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MRI。结果 7例均有腹胀、纳差、乏力、体质量减轻(消瘦)、肝肿大,伴有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升高、低蛋白血症、蛋白尿、高脂血症。肝穿及肾穿病理见大量粉红色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病理结论为肝、肾淀粉样变性。结论肝淀粉样变性临床罕见,表现多样化且大多为非特异性,容易误诊,对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肝淀粉样变性的患者,肝、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可帮助确诊肝淀粉样变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呈正相关性,与肝硬化病因无关.结论 CA125可能成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和腹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观察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小鼠结肠隐窝上皮细胞微核和凋亡的影响,发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可降低结肠隐窝上皮细胞微核和凋谢数,并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具有明显的拮抗微核和凋谢的作用。该方法可作为抗结肠致癌物的快速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估我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13年2月内镜下发现的370例早期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切除病变386个.其中212个是不典型增生,158个是黏膜内癌,16个是黏膜下癌.位于上段胃81个,中段胃122个,下段胃183个.内镜分型包括23个Ⅰ型,148个Ⅱa型,20个Ⅱb型,114个Ⅱc型,70个Ⅱa+Ⅱc型,11个Ⅱc+Ⅱa型.结果 完整性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3.8%、90.9%.切除黏膜平均最大径是3.2 cm(1.5~8.0 cm).非治愈性切除35例,包括32例R1切除,3例Rx切除.术中出血2例,迟发出血2例.结论 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ESD能达到很高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是治疗EG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H指数由Jorge E.Hirsch于2005年提出,一问世就受到世人极大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一种定量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指标。H指数综合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论文的产出量和质量,被视为下一代个人学术定量评价的核心。本文尝试探讨H指数应用于学术评价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范畴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