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rtis,EG)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20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本研究中40.0%的患者有过敏史,25.0%伴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85.0%患者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0%患者胃肠道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等处取材,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50.0%。对症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有效,激素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有效。结论 EG是过敏反应相关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胃肠道黏膜的病理学检查中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内镜下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取活检组织可提高诊断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贲门息肉的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2012年-2013年134例贲门息肉患者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贲门息肉的检出率为0.495%。134例贲门息肉中,增生性息肉123例,贲门腺癌2例,胃底腺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的组织来源主要为胃柱状上皮。贲门增生性息肉常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结论贲门息肉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最多见的是增生性息肉,极少数为贲门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CASR甲基化作为潜在的ES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6株食管癌细胞系、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以及68例原发ESCC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系中CAS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株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140、TE8、BIC1)CASR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而KYSE510未发生甲基化。KYSE30、KYSE140细胞系CASR基因表达缺失,5-Aza处理96h后恢复表达;而KYSE510处理前后均有表达。在68例原发ESCC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71%(48/68),而在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ASR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0/8)。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与ESCC患者的年龄构成(χ2=1.114,P=0.291)、性别(χ2=0.342,P=0.558)、肿瘤位置(χ2=1.209,P=0.546)、临床TNM分期(χ2=0.181,P=0.670)及淋巴结转移(χ2=1.169,P=0.280)无关。结论:CASR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CASR启动子区甲基化在ESCC组织中频繁发生,可能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序列测定郭明洲1易粹琼1侯晓华1王秀琴2张睿2吴21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430022郭明洲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100021)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管癌(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水通道蛋白8(AQP8)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croRNA(miRNA)共转染HT29细胞,分析miRNA对其调控作用。方法:以HT2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QP8基因3’-UTR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M上;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可能与AQP8基因3’-UTR作用的miRNA,将pGL3-AQP8 3’-UTR和预测miRNA共转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AQP8基因3’-UTR序列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靶点显示AQP8基因3’-UTR可能是miR-214、miR-15a、miR-330、miR-137、miR-32、miR-612、miR-200a/141、miR-16的作用靶点;与对照组相比,miR-15a、miR-330、miR-32、miR-612、miR-200a、miR-16可使荧光素酶活性降低10%~45%。结论:成功地构建AQP8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R-15a、miR-330、miR-32、miR-612、miR-200a和miR-16可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美长安(化学名称: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舒丽启能(化学名称: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或/和赛乐特(化学名称: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腹泻型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1例腹泻型IBS病人连续随机地分为A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B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组;C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组;D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组。治疗3周后观察病人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于治疗后大便次数,A、B、C、D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48%、63.89%、36.67%、67.65%。A组与B组、A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腹痛腹胀,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48%、61.11%、56.67%、91.18%。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大便性状,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94%、75.00%、40.00%、79.41%。A组与B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腹泻型IBS是有效的,适合轻度腹泻型IBS。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对腹泻型IBS更有效,适合中度腹泻型IBS病人。再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对于腹泻型IBS最有效,特别适合重型腹泻型IBS。  相似文献   
19.
胃癌高度恶性且预后较差,目前随着对胃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因此可通过检测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本文总结分析胃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观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探讨表观遗传学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NSAIDs相关性肠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13例NSAIDs相关性肠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结果 13例NSAIDs相关性肠病均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均有NSAIDs长期服药史,胃镜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肠镜检查远端回肠和结肠可见非特异性的黏膜糜烂。停药后,给予PPI、黏膜保护剂可治愈。结论 NSAIDs相关性肠病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表现均不典型,易误诊,应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和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等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