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产妇自然分娩时软产道裂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产妇自然分娩时软产道裂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某地区两所综合性大医院2个月内就诊行自然分娩的产妇为调查对象,对产妇软产道裂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软产道裂伤发生率为60.3%,经产妇分娩时软产道损伤发生率(74.5%)与初产妇(52.4%)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产次、加腹压、会阴保护不当均为软产道裂伤的危险因素;催产素应用、过早干预、助产士专业素质及其主观因素对软产道裂伤的发生有较大影响;发生软产道裂伤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无软产道裂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6)。结论 应重视软产道裂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软产道裂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遗传学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3例儿童ALL患者常见的融合基因、染色体数和结构,分析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103例患儿中,52例染色体数正常,未检出融合基因.51例检出融合基因,其中TEL-AML1阳性22例,bcr-abl阳性10例,E2A-PBX1阳性11例,MLL-AF4阳性2例,HOX11阳性3例,SIL-TAL1 1例,dupMLL 1例,TLS-ERG 1例.bcr-abl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未检出异常基因组、TEL-AML1组、E2A-PBX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3.8)个月比(34.6±1.7)个月、(31.6±1.4)个月、(34.5±3.3)个月,均P<0.05],与其他异常基因组[(12.8±1.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出异常基因组平均生存时间与TEL-AML1组及E2A-PBX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其他异常基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数异常18例,其中亚二倍体4例,超二倍体14例.亚二倍体患儿平均生存时间短于超二倍体患儿[(19.8±4.8)个月比(37.5±2.2)个月,x 2=7.375,P=0.007],易复发.初诊时不同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患儿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数等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儿童ALL的预后和转归,对实现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115.
0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称为Terson综合征。也有少部分玻璃体积血继发于硬脑膜下的出血,但这种情况少见。Terson于1900年首先报道[1],但目前许多文献认为Terson综合征的定义应扩大为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出血合并眼内出血。2012-3-22我院收治1例Terson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因\"突发抽搐、昏迷10余分钟\"于2012-02-23急送当地医院抢救。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服药治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8~17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厚度临床变化特点,为儿童青少年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将8~17岁儿童青少年99例165眼按屈光度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应用Cirrus HD OCT分别对4组研究对象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为3.46 mm圆周的RNFL厚度测量,分别得出各组平均、各象限、各钟点RNFL厚度。将各近视组与正常组RNFL厚度进行比较,观察近视眼RNFL厚度变化特点。
结果:各近视组与正常组相比,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鼻侧象限RNFL厚度均变薄,颞侧象限厚度均变厚;中度、高度近视组,上方、下方象限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象限厚度均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5:00,6:00,12:00位RNFL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8:00,9:00,10:00位RNF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3:00位RNF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Avg(平均RNFL厚度),S(上方象限 RNFL 厚度),I(下方象限 RNFL 厚度),1:00,5:00,6:00,12:00位RNFL厚度变薄,且随着屈光度增加其RNFL厚度变薄, T (颞侧),8:00,9:00,10:00位RNFL厚度变厚,且随着屈光度增加其RNFL厚度变厚。在对近视眼进行 RNFL 厚度测量时,发现有异常RNFL厚度变化时,应该考虑到屈光度的影响,综合评价其临床意义,以免造成对青光眼的误诊。对于青光眼诊断效能最高的颞下(7:00~8:00位)、颞上(10:00~11:00位) RNFL并未出现变薄,当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进行RNFL厚度测量时,如果出现上述方位的 RNFL 厚度变薄,应考虑青光眼的可能性,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结果:各近视组与正常组相比,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鼻侧象限RNFL厚度均变薄,颞侧象限厚度均变厚;中度、高度近视组,上方、下方象限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象限厚度均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5:00,6:00,12:00位RNFL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8:00,9:00,10:00位RNF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3:00位RNF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Avg(平均RNFL厚度),S(上方象限 RNFL 厚度),I(下方象限 RNFL 厚度),1:00,5:00,6:00,12:00位RNFL厚度变薄,且随着屈光度增加其RNFL厚度变薄, T (颞侧),8:00,9:00,10:00位RNFL厚度变厚,且随着屈光度增加其RNFL厚度变厚。在对近视眼进行 RNFL 厚度测量时,发现有异常RNFL厚度变化时,应该考虑到屈光度的影响,综合评价其临床意义,以免造成对青光眼的误诊。对于青光眼诊断效能最高的颞下(7:00~8:00位)、颞上(10:00~11:00位) RNFL并未出现变薄,当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进行RNFL厚度测量时,如果出现上述方位的 RNFL 厚度变薄,应考虑青光眼的可能性,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阶梯针刺法联合柴胡疏肝散对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治疗的96例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018年8月~2021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48例)和联合组(48例),针刺组给予阶梯针刺法治疗,联合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阶梯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物质水平[P物质(SP)、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0d的PPI评分、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SP、NPY、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β-EP、CD3+、CD4+、CD4+/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20d PPI、AI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组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针刺组(68.75%)(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阶梯针刺法能够减轻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