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背景:获取更合适的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可使皮肤功能得到更好的修复。 目的: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并比较两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月龄新西兰兔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3,6代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贴壁快,具有更高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毛囊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表皮干细胞。提示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毛囊干细胞较表皮干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2.
石磊  郭悦  沈曦  李鸣  钟燕  黄承钰  何方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843-1847
目的 探索乳酸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方法 将LGG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菌体与小鼠巨噬细胞样细胞系J774A1细胞进行共培养,收集培养后的上清液以不同体积比添加至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的诱导分化剂中,诱导受试3T3-L1细胞分化,诱导结束后进行油红O染色,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检测脂联素(AD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水平。 结果 LGG乳酸菌与J774A1细胞共培养后的上清液显著降低了受试3T3-L1细胞的油红吸光度(P<0.05),降低了其ADP分泌量(P<0.05),增加了TNF-α的分泌量(P<0.05),且明显抑制了PPAR-γ基因的表达(P<0.05)。 结论 LGG乳酸菌具有通过活化巨噬细胞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间接地抑制脂肪蓄积及调整脂肪细胞功能的作用,相关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探讨助产士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经阴道试产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以助产士为主导的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比较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新生儿娩出1min、5min时,观察组的Apgar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8%(观察组)、84%(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助产士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改善母婴结局,还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使其在产后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从临床疗效看,常规的药物治疗,只能单纯降压,且有时会出现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情况。利用耳穴压籽治疗高血压,则不仅仅是为了降压而降压,它是通过对机体、脏腑的整体调治,而综合改善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55.
自CRISPR/Cas9问世以来, 基因编辑技术愈发受到关注, 尤其是核酸酶仅由单一蛋白组成的Ⅱ类系统, 其功能蛋白包括Ⅱ型Cas9、Ⅴ型Cas12和Ⅵ型Cas13等, 可以精准编辑基因组DNA或RNA。失活型CRISPR/Cas9突变体还能够将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因子或碱基修饰酶等效应元件特异性地募集至目标基因位点发挥功能。此外, 光遗传学技术能够从时间和空间水平精确地控制生物反应。结合CRISPR和光遗传学技术可实现细胞和动物体内的动态化时空特异性基因编辑,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光控CRISPR系统的研究进展, 介绍其设计方法和应用策略, 讨论其局限性, 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地 本文之目的在于为了开发和评估一种用户友好的工具,以便在CT或MR造影数据集之中,提高血管狭窄测量的效率、精度和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 该临床试验得到了制度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动物实验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复核委员会的批准.当虚拟弹力球通过一段指定起、止点的血管时,能够记录血管的直径.本研究对其过程进行了模拟测试,并应用微型CT数据集对诱发血管狭窄的小鼠进行了测量,以准确估算血管直径.该研究对16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双能CT和MR血管造影,并对比了自动和手动测量技术的可重复性和读取时间.此外,对使用碘与钙造影剂增强双能CT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小鼠颈动脉直径、自动与手动测量的差别进行了评估,采用Fisher z检验对血管狭窄评分的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模拟测量的血管直径平均误差为0.094mm.正常小鼠与颈动脉受伤小鼠的血管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患者数据,自动内部读取的变异性相较手动外部和内部读取显著降低(P<0.01),同时,时间效率提高(P<0.01).结论 虚拟弹力球工具适用于CT、双能CT以及MR血管造影,并比手动血管狭窄的测量有着更高的可重复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经皮活检、术中活检及肝脏射频消融过程中电磁导航、CT、超声及"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18F FDC PET,下称"FDG PET")(FDGPET)。PET多模融合实时反馈的可行性。方法此项研究通过了健康保险易移植性和责任性法案(HIPAA)认证和体制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于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对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进行了33次经皮活检和3次术小活枪,共计36次FDC活性靶区域采样研究。其小,1例进行了活检与肝脏聚焦射频消融。在常规成像中,靶区分别表现出FDG摄取异常、没有显影不良或完全未显影。将术前FDGPET扫描与术吋,CT扫描采用半自动方法进行刚性配准。在同轴活检探针尖端和射频消融电极探针尖端内装入电磁传感器线圈,通过电磁场发生器进行空间定位。实时超声扫描则是利用基于基准配准法进行配准,这样可以使超声扫描与术中CT、预先FDGPET描的图像相融合。超声/CT的融合图像与叠加配准FDCPET靶区形成的图像可用于指导临床;通过导航软件实现实时针刺活枪、针电极导航及反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实时超声、CT定位与FDCPET扫描的融合。在36次活检中有31次接受厂诊断(18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射频消融会导致FDG活性的分解,在短期随防(56d)小未小现局部治疗失败事件。结论将实时反馈的图像与电磁装置跟踪相结合有助于特定的FDCPFT异常部位的活检与消融,这项研究将挑战传统的图像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探讨,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前来我院做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计2000例,所有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经过详细诊断后,发现共有35例心脏畸形患儿,其中34例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情况,1例患儿为漏诊。漏诊的情况为胎儿出现房间隔缺损,在患儿出生后,经过超声心电图复查后,核实为房间隔缺损。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情况进行诊断,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成果,漏诊概率较低,较好的保证了胎儿的安全。结论对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仅可以获得胎儿的心脏畸形情况,而且能够为胎儿出生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充足的数据和资料,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在动物实验中,比较肺通气加权(VW)和灌注加权(QW)的傅里叶分解非增强磁共振(MR)成像与作为临床参考标准的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仪(SPECT)/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成像。材料与方法此项研究已得到当地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实验中,用1.5T MRI和SPECT/CT对7只麻醉处理后的猪的肺通气和肺灌注情况进行了评估。时间分辨傅里叶分解磁共振成像中使用未触发的二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获得了一系列肺部图像(重复时间1.9ms;回波时间0.8ms;每帧采集时间118ms;采集率3.33帧/s;翻转角75O;截面厚度12mm;采集矩阵128×128)。呼吸位移经非刚性图像配准校正。经过对脑组织中的信号强度进行傅里叶分解像素级别的分析,从而分离出因呼吸和血流量周期性改变而引起的质子密度的周期性变化。将代表呼吸与心率的谱线进行整合,从而可计算出VW和QW图像。通气与灌注SPECT成像是通过吸入分散的锝99m(99mTc)和注射99mTc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蛋白得到的。FD MRI与SPECT数据由2位达成共识的医师各自独立分析得到。同质性与病理信号变化分别由区域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运用FD MRI与SPECT技术,从健康动物实验中得到的图像分别表明了VW、QW图像与肺通气、肺灌注的分布的一致性。相似地,FD MRI与SPECT均观察到了动物的通气与灌注的重力依赖的信号分布。另外,这2种模式均能显示出通气与灌注的病变信息。结论此项动物实验表明,在评估局部肺通气与肺灌注方面,无媒介、无辐射的FD MRI与传统SPECT/CT技术相比,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开发一种综合评估高心率小动物心功能和组织特性的MR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所有的动物实验研究均得到当地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小动物Look—Locker反转恢复(SALLI)研究是在临床上配备了70ram电磁线圈的3.0TMR上实施的。SALLI包括,分段、心电门控以及多模重建体系的预反转恢复Look—Locker型脉冲序列。特别是暂时欠采样和径向非平衡稳态自由进动技术的应用,分别能加快数据采集速度及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采用9个琼脂糖凝胶体模研究不同序列的设置。在体研究中,10只SD(Sprague—Dawley)大鼠用于评估注射钆喷酸二甲葡胺前、后的正常T1值。7只采用外科法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用于测试心肌损伤检测的可行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离体组织T1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在体组织梗死区域与远端区域T1的差别以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体模研究阐述了T1测定的系统状态,并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性校正算法使T1的误差减少到(1.3±7.4)%。增强前、后的心肌层及血液的T1值处于狭窄的正常范围内。SALL1展示了在梗塞区域内的运动功能减退(通过动态图像),心肌水肿(通过对比增强之前的T1图像)以及心肌坏死(通过对比用钆增强之后的T1图像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结论该MR成像方法使高心率心肌T1图像、动态图像以及预反转恢复序列图像这三者同步生成成为了现实。对于在高心率下心肌T1图像变化、功能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可以用SALLI实现其同步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