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出现。仲景治疗发热的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伤寒论》中退热诸法归纳如下。一.解表退热解表退热法是仲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制定的,主要针对太阳表证而设。由于表邪伤人有轻重之分,病有中风、伤寒之别,病程有长短之异,病有兼证之殊,故在解表退热法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不良的精神因素不仅可以引发精神病,而且能够引发多种系统的疾病。追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早在两千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阳明蓄血证见于宋本《伤寒论》237、257两条。237条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对于本条,历代注家大都未提出异议和个人见解,多是顺文释译,人云亦云,大同小异。近日备课受日人山田正珍先生(《伤寒论集成》)和  相似文献   
15.
伤寒部分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其性质属阳、属表。太阳居六经之首,位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110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当如何理解,历代医家纷然。笔者殚思竭虑,偶获一得,敢忘卓陋,略陈微见于下。一但见一证便是,是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审证标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既是少阳病的审证标准,也是临床使用小柴胡汤的重要原则。临床使用小柴胡汤时,可不必如原文96条必须具备四大主证和七个或然证。96条所述之证,是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部分     
郭忠印 《河北中医》1984,(1):63-64,F0003
《伤寒论》在方剂学上有什么重大贡献?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方书。全书载方113首,用药82味,不仅立法用药悉有法度,而且配伍严谨,药少功专,处处给人以规矩准绳,堪称“方书之祖”。其贡献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 消水散煎剂(黄芪、葶苈子、云苓、益母草组成)的制备:按成人量取消水散饮片2剂,水煎浓缩至40ml(生药浓度为350%)。每只家免按20ml灌服。双氢克尿噻: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mg以20ml开水溶解。动物: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耳白雄性纯种免30只,体重在1.8kg-2.2kg。用抽签法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中药组,第2组为双氢克尿噻组,第3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20.
历代多数医家,均将太阳病与阳明病分为经证与腑证.近年来,少数医家也开始探讨将少阳病分为经证与腑证.笔者以为少阳病与太阳病、阳明病不同,它不病则己,一病即成经腑问病.此并非敢标新立异,实为发仲景之秘也,故愿将陈陋浅见书于下,以求明哲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