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正>本研究检测重度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及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分析重度痴呆与血清Hcy与B族维生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入组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重度痴呆诊断标准[1],且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5分。AD组:111例,男52例,女59例;平均年龄(78.5±7.4)岁。VaD组:131例,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用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定精神行为症状,严重障碍量表(SIB)判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末,BEHAVE-AD评分由治疗前的(13.6±2.67)分降低到(8.6±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65%。SIB、ADL评分分别有一定的提高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症状轻微。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能有效治疗老年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男性不育患者40份精液,根据精子的活动情况分为A组(n=24,精子活动率>50%),B组(n=16,活动率<50%),精液均采用人工操作放置液氮超低温进行冷冻保存,一周以后进行解冻,精子复苏率分别为68.91%及60.49%;同时对31例标本进行上游处理。A组精子平均活率为(61.32±13.06)%。B组为(32.92±11.63)%,精子前向运动力分别为6.26±1.33级和4.08±1.25级;活动精子的回收率分别为54.26%和47.54%。通过分析发现,对精子质量低下,但有一定活动率的精子仍可作冷冻保存,并具有一定的可冻性及耐冻性。复苏后上游处理,不论其活率还是前向运动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为做AIH患者的精液冷冻保存及解冻后的精子作上游处理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及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液囊空肠导管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置管成功率。方法资料收集来源于48例2012年7月~2013年7月人住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对其应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将空肠导管插到胃内,通过胃蠕动将空肠管推到空肠,24h后,X线判断导管位置,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有44例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91.6%,24h内无反流,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液囊空肠管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置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血清VitB12、叶酸(FO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的关系。方法 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和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或门诊的重度AD(54例)和VaD(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健康体检45例健康老年人(CN)作为对照。应用Beckman Coulter Acess全自动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VitB12、FOL浓度;应用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CBS原理测定血清Hcy浓度。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VaD血清VitB12、FOL水平较CN低,而Hcy水平高于CN;AD和VaD组间血清VitB12、FO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D Hcy低于VaD。纵向观察发现:AD在1、6、12月VitB12、FOL逐渐下降趋势,而Hcy水平先降后升;VaD在1、6、12月VitB12、FOL下降趋向,Hcy有波动性。结论 重度AD、VaD血清VitB12、FOL水平较CN低,而AD与VaD差异却没有统计学意义;高FOL在V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预后情况及不同程度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组(246例)和未合并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d及随访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s,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同程度LA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 d、随访30d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各时间点合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预后有效率(69.51%)显著低于未合并组(90.48%)(P<0.05);LA轻、中、重度患者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且MMSE评分和MoCA评分随着LA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LA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d、随访30d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随时间点的延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不同组随着LA程度的加重,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A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不良预后,同时也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LA病变程度越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LA不良预后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杓型正常高值血压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某院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人员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睡眠质量评定。结果非杓型组46例和杓型组57例正常高值血压,非杓型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23.0±7.0)mm Hg(1mm Hg=0.133 kPa)、夜间平均收缩压(119.4±8.1)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67.2±7.5)mm Hg较杓型组[(120.0±6.4)mm Hg,(108.3±8.2)mm Hg,(64.5±5.7)mm H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分值(6.1±1.2)mm Hg较杓型(10.1±2.1)mm 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PSQI评分较杓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5)分,(5.8±2.4)分,t=-2.062,P〈0.05];PSQI总分与SBPF呈负相关(r=-0.259,P=0.008),睡眠障碍是影响非杓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P=0.044)。结论睡眠障碍是非杓型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25(OH)D的水平,根据水平分为A组维生素D充足(≥75 nmol/L)、B组不足(50.0~74.9 nmol/L)、C组缺乏(≤49.9 nmol/L).并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根据NIHSS差值判定预后.结果 A、B、C 3组间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IHSS及BI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BI评分呈正相关.A组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明显高于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无变化、恶化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5(OH)D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是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