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4篇
  3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肾脏病的诊断是实习生学习成立诊断步骤的难点,实习生应在临床实践中建立正确的肾脏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技巧,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应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中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15例(1.2%),确诊后给予禁食、腹腔引流、抗感染、手术和营养支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其中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第一阶:禁食状态下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总热量为167~209kJ.kg-1.d-1,其中蛋白质为1.3~1.95g.kg-1.d-1,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55%,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热量比约为2:1。第二阶:经口进食流质后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所给肠外营养的总热量减为125~146kJ.kg-1.d-1,蛋白质为1.0~1.2g.kg-1.d-1;碳水化合物、脂肪所占总热量的比例维持不变。第三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继续给予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mL/d,持续5~7d。结果 8例康复出院,随访12~48个月,无胃肠道漏再发;感染较重的7例(46.6%)综合治疗后仍死亡。结论肝移植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三阶梯热量递减营养支持方案对治愈胃肠道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5年间我科采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3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快速开颅血肿清除减压7例,占18.92%;胸腔闭式引流10例,占27.03%;暂时性血管阻断、填塞或栓塞止血28例,占75.68%;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5例,占40.54%;暂时关腹11例,占29.73%。19例在初次手术后48 h内进行了二次确定性手术;13例在初次手术后2周进行二次骨折确定性固定手术。最终治愈25例,治愈率为67.57%、死亡12例,病死率为32.43%。结论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是危重创伤患者救治策略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潜在免疫耐受者免疫状态,为临床指导抗排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中心行肝移植存活至今潜在免疫耐受者29例,分为3~5年组(3Y组)10例,5~11年组(5Y组)19例,另纳入肝移植术后反复排斥反应者(RJ)10例,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HC)17例;流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NK)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3个亚群的表达.结果 3Y、5Y组CD4+ CD25+T细胞(3Y:27.56±4.63;5Y:30.07±3.91)、静息性Treg占CD4+T细胞比例(3Y:0.22±0.05;5Y:0.17±0.03)比R J组明显升高(CD4+ CD25+ T:11.78±4.28;静息性Treg:0.05±0.02)(P<0.05);5Y组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29.11±3.31)比RJ组(13.92±3.11)明显升高(P<0.05);效应性记忆性CD8+T细胞比例3Y组(12.92±2.05)比RJ组(8.74±1.69)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潜在免疫耐受者外周血NK细胞、静息性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记忆性CD8+T细胞比例相对排斥反应者明显升高,可作为潜在的耐受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颗粒性植骨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EvansⅢ~Ⅳ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治疗,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26例,非植骨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半年以上随访,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2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441,P〈0.05)。术后Harris评分植骨组26例中优1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3%;不植骨组30例中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1.026,P〉0.05)。并发症情况,植骨组有髋内翻1例,无钢板、螺钉切割拔出、螺钉断裂;不植骨组髋内翻4例,术后螺钉切割拔出1例,钢板、螺钉断裂2例。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EvansⅢ~Ⅳ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通过粗隆间骨缺损区颗粒性植骨,提高骨折的早期愈合强度,维持内固定的稳定性,是减少该类患者术后螺钉松动、切割移位、内同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手术操作方法简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对比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6例AIS患者中,前循环梗死24例(92.3%),后循环梗死2例(7.7%)。起病至穿刺时间(139.93±120.22)min,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115.50±35.23)min。其中8例(30.8%)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桥接取栓治疗。术后即刻造影21例(80.7%)血流再通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TICI 2b级8例,TICI 3级13例。术前NIHSS评分15.0±3.52,术后NIHSS评分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随访,12例(46.2%)预后良好(mRS评分≤2),其中0分4例,1分3例,2分5例。26例中5例(19.2%)出现临床死亡。结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应用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中供者器官切取手术方法的特点与技巧进行总结,观察器官移植后移植物的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DCD供者器官切取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切取供者器官.结果 26例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 min(1~10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27min(20~45min).共获得供肝22个,供肾44个,上腹部多器官(包括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2个;所获取器官进行肝移植24例(其中2例供肝进行劈离式肝移植供给4例受者),肾移植42例(其中2例供者的双肾进行双肾移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2例.所有移植手术均顺利,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等并发症.结论 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的手术步骤简捷、安全可靠,要求术者掌握熟练的外科技巧,动作迅速准确,能最大限度减少供者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供者器官.  相似文献   
138.
在腹膜透析的过程中,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HPMC)在高糖刺激下出现细胞肥大、胞核增多、细胞分裂停滞等改变,是进展至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的病变基础[1,2]。一般认为,腹膜纤维化的形成有腹膜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草酸钙结晶模型小鼠肾结晶沉积的作用,初步探讨 SAHA 对减轻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4只 ICR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 组)和实验组(B、C、D 组);B 组:50 mg/ kg 的生理盐水(NS)+100 mg/ kg 乙醛酸盐,C 组:50 mg/ kg 的DMSO +100 mg/ kg 乙醛酸盐,D 组:50 mg/ kg 的 SAHA +100 mg/ kg 乙醛酸盐;实验组给予乙醛酸盐6 h 前分别予以 NS、DMSO、SAHA 50 mg/ kg 等量腹腔注射,7 d 后处死全部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钙含量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的含量或活力,并且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的分布,免疫组化及其半定量分析比较骨桥蛋白(OPN)、CD44分子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 B、C 组相比,D 组小鼠的肾组织钙含量和MDA 含量显著下降(P 均〈0.05),肾组织切片冯库萨染色显示草酸钙结晶沉积明显减少(P 〈0.05),OPN 与 CD44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 〈0.05)。而 B 组与 C 组肾结晶形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首次证实 SAHA 对减少小鼠草酸钙肾结晶形成有预防作用,而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降低 OPN、CD44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184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PVP组(98例)和PKP组(86例)。比较2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 2组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1周和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K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与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有良好止痛效果。PKP较PV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