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目的观察下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热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mTOR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mTOR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SMMC-7721细胞经转染后给予热疗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情况。 结果SMMC-7721细胞转染后其mTOR基因mRNA表达(0.23±0.01)及蛋白表达(0.31±0.02)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反义载体能有效下调SMMC-7721细胞mTOR基因表达。SMMC-7721细胞经转染后给予热疗处理,发现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SMMC-7721细胞经热疗后其凋亡率[(52.27±3.72)%]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28.93±2.51)%]明显增高,其细胞周期呈现S期比例增加(P<0.05)及生长阻滞现象。 结论下调mTOR基因表达能提高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热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生长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502.
背景与目的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且随着血管重建技术与自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血管侵犯的LAPC的手术根治率也极大提高。本文探讨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肠系膜根部受侵的2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66岁和58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钩突恶性肿瘤,肿瘤侵犯并包绕肠系膜上动脉(SMA)及空肠动脉分支。2例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可,均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而未实施化疗,术前心、肺、肝、肾功能经评估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实施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手术的关键是将小肠连同肿瘤标本一并切除至体外,再迅速移除标本,后遵循“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SMA/肠系膜上静脉(SMV)重建。结果 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实施,患者1使用脾动脉翻转与SMA进行重建,SMV与门静脉(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24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低分化腺癌。患者2使用SMA端端吻合重建,SMV与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18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胆管型壶腹癌。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没有出现动静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 d和21 d。截至2023年8月1日,2例患者分别已在门诊随访12个月与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除患者2血糖控制尚不平稳外,2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从对2例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看,对于侵犯肠系膜根部的LAPC患者采用小肠自体移植式的扩大根治术可以安全成功实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解除病痛、增加生存机会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03.
目的:以“重理论,强技能”为导向,探索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中医药特色教学内容与实施路径。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问卷方式评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结果: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较高。95.83%的学生对整体上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满意,97.92%的学生对中医健康管理相关教学内容兴趣浓厚。学生自我评价中,对所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均超过85.00%。6个模块中学生印象较深、感兴趣程度较高的是“治未病中心见习”与“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模块,公认难度最大的是“形象化的中医基础知识”模块。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集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加实践机会”(出现5次),“多去见习”“理论内容不好理解”“内容较多”和“增加课时”(均出现4次),“基础知识补充”(出现3次),“技法多一些”“更多时间”(均出现2次),其他内容均出现1次。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满意,尤其是“体验式教学”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教学反馈启示,仍需要在细化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更新理论课教学手段两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0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进行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的8例患者资料, 男4例、女4例;年龄(55.1±13.0)岁(范围31~73岁);均为单侧发病, 左侧2例、右侧6例;平滑肌肉瘤(EnnekingⅡB期)1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ⅠA期1例、ⅠB期1例)、骨巨细胞瘤4例(Campanacci 3级)、肺腺癌骨转移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假体和植入方案, 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肩胛盂基座;术中行MalawerⅠ型肿瘤切除术和半限制型反肩关节置换, 其中6例同时使用同种异体骨复合重建。术后行肩关节X线检查, 测量肩关节活动度, 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173.8±46.7)min(范围130~260 min), 术中出血量(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