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Hunter综合征患者IDS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unter综合征患者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产前基因诊断等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mm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分析对1例Hunter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第9、3、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PCR-DHPLC检出的突变样品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经PCR-DHPLC分析发现该患者的IDS基因第9外显子有明显异常峰形;DNA序列分析进一步发现该外显子发生一新的移码突变,突变部位在第482位密码子(TTA)内,即cDNA第1569bp的T后插入了2个T,致使新肽链提前在第483位遇上终止密码TAA,导致新肽链从原来的550个氨基酸缩短至482个。该患儿为这一突变的半合子,而其母为这一突变的杂合子。结论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是诊断Hunt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发现的移码突变(1569+TT)导致肽链比正常的少了68个氨基酸,从而引起IDS酶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该Hunt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2.
33.
根据自己制作"肿瘤遗传病"网络课件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一些制作体会,介绍如何用FlashMX制作"肿瘤遗传病"的网络课件,以及如何使用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34.
结合自己在"线粒体遗传病"一章的教学实践 ,着重介绍了如何开展"线粒体遗传病"的多媒体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针对致死性侏儒症Ⅰ型(thanatophoric dysplasia type Ⅰ,TD-Ⅰ)FGFR3基因的突变热点“p.R248C”,建立快速特异的酶切鉴定法(restriction endonuelease testing,RE)和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RE法,并应用于后续3例疑似TD-Ⅰ高危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以及时防止患胎出生,同时为今后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打下良好基础.方法 首先,针对突变热点p.R248C突变前后的序列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切酶“AfeI”,建立酶切鉴定法.其次,没计双错配碱基特异引物结合Apa LI酶切,建立ARMS/RE双重特异鉴定法.对阴性和阳性结果均再用普通引物扩、测的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用AfeI酶切FGFR3基因exons (6-7)普通引物的PCR产物(535 bp),正常对照及非p.R248C突变的TD病例均能被切成255 bp和280 bp 2个片段,而胎1~胎3均切出255 bp、280 bp和535 bp 3个片段.用特异引物E7(p.R248C)扩增,正常对照和非p.R248C突变的TD病例均扩增阴性,无法进一步做酶切鉴定;而p.R248C突变均扩增阳性,当再用Apa LI酶切PCR产物(365 bp)时,胎1~胎3均切出22 bp和343 bp 2个片段.通过引物扩、测结果显示:胎1~胎3均是p.R248C杂合突变. 结论 该法快速特异、准确可靠,可用于p.R248C突变热点的快速检测及含该突变高危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该法还可用于含p.R248C突变TD-Ⅰ型家系的PGD.胎1~胎3都是TD-Ⅰ患胎,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广东一疑似致死性侏儒症或成骨不全Ⅱ型的高危胎儿实施产前基因诊断,以阐明胎儿骨发育异常的真实病因,及时预防患胎出生。方法对经超声检查初诊为致死性侏儒症或成骨不全、已孕25周的高危胎儿,在抽取脐血制备DNA模板后,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分别对胎儿的FGFR3基因和COL1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然后对所发现的突变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FGFR3基因未发现病理性突变,而COL1A1基因发现一典型的杂合错义突变(c.3065G>T,p.G1022V),经查HGMD数据库证实为成骨不全Ⅱ型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1)此高危胎儿为成骨不全Ⅱ型患胎,应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已经引产,经复查证实与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完全一致)。(2)在超声初诊基础上,采用产前基因诊断可快速、有效对高危胎儿做出确诊,为出生缺陷的预防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快速、准确地对Morquio A综合征[又称黏多糖贮积症Ⅳ 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Ⅳ A,MPSⅣ A)]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患儿的出生,以最大程度减少流产对母体的伤害.同时,为今后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 在明确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对1例已孕10周的MPSⅣA高危胎儿的GALNS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结果 胎儿的DHPLC筛检结果显示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的PCR产物都有异常双峰,而相应正常对照均只有正常单峰;用GALNS 基因ARMS特异引物扩增的结果显示:胎儿有相应的特异扩增产物,而正常对照无;普通引物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胎儿GALNS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分别获得了父源性的c.106-111 del(p.L36-L37 del)杂合缺失突变和母源性的c.1097 T>C(p.L366P)杂合错义突变,为两种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结论 该高危胎儿是一带有与先证者完全相同基因型的Morquio A综合征病胎,应尽早终止妊娠;ARMS法、DHPLC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是快速、准确产前基因诊断MPS Ⅳ A高危胎儿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明确病因的高危胎儿的早期诊断;其中,ARMS法和DHPLC法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正常对照组的快速鉴别,对于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i别针拼貅袱繁多,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也有二、三十种。这些骨病症状、体征相似,难以鉴别,分子诊断时间长、费用高,若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因检测或蛋白/酶功能鉴定,势必造成时间和经费的损失。本文根据十多年来对二十多种遗传性骨病、代谢病进行分子诊断和早期防治工作所积累的一些诊防经验,对各病的快速鉴别要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诊、防、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一疑似成骨不全IV型或其他类型的患儿实施基因诊断,以揭示患儿发病及频繁骨折的内在原因,为今后实施对症治疗和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对经症状、体征观察和x线检查初诊为成骨不全Iv型或其他类型的患儿,在抽取外周血制备DNA模板后,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的COLlAl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然后对所发现的突变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在COLlAl基因的编码区内发现一典型的错义突变(c.823G〉C1/p.G275R),经查HGMD数据库证实为成骨不全Iv型的致病性突变。结论先证者为一罕见的成骨不全IV型患儿,所发现的p.G275R突变为中国人群首次报道的病理性突变。  相似文献   
40.
MAN281基因突变导致α-甘露糖苷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是引起α-甘露糖苷贮积症的根本内因。对MAN2BI基因、LAMAN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性研究以及诊防治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本文重点围绕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