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8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8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P58.2基因克隆与鉴定。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自然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P58.2基因全长cDNA,经酶切后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RT—PCR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P58.2全长cDNA,成功构建了pSPORT1-P58.2重组克隆载体,酶切、酶谱分析与预期结果相符。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记的人P58.2cDNA全长碱基序列一致。结论:pSPORT1-P58.2重组克隆载体构建成功;P58.2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为下一步构建表达载体和基因转染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和前列腺素E1脂微球联合应用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l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在移植第-7天至第 30天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前列素E1脂微球,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l例病人中只有2例在第 18、 2l天发生肝静脉闭塞病。低分子肝素和前列腺素E1脂微球联合应用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前列腺素E1脂微球联合应用对预防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3.
人p58.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包装细胞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并鉴定携带人p5 8 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方法 用PCR技术从pSPORT1-p5 8 2扩增出编码p5 8 2N端 1~ 3 45个氨基酸的全长基因 ,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中 ,酶切鉴定 ;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产病毒的细胞株。结果 双酶切鉴定 ,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逆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 ,经G418筛选 ,形成了抗性克隆 ,并测得病毒滴度为 3×10 5cfu/ml,提示构建携带人p5 8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 构建人p5 8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行 ,并且可望成为一种很好的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 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 3.0×107脾细胞) TJU103(终浓度25μg/ml),此后腹腔注射TJU10350μg/d,共7d,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GVHD的情况。结果(1)TJU103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25μg/ml浓度时,可以抑制83%细胞增殖。(2)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完全异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仅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半相合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为1/10,30d生存率增加至9/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结论TJU103不仅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而且可显著降低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或者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途径,建立体外培养技术,从MM患者外周血中获取DC。结果 (1)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5~7d,可获得具有典型DC形态学特征的细胞。2种分离途径得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5,P〉0.05)。(2)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自体抗原呈递试验证实,MM患者外周血来源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呈递自体抗原的能力。外周血来源DC培养5~7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部分细胞表达成熟DC特征性标记CD1a。部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高表达HLA-DR分子,几乎不表达单核细胞特异性标记CD1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或/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加入培养体系并不增加MM患者外周血DC得率。免疫表型也无明显改变。提示DC来源于PBMNC中单核细胞,而非CD34^+造血祖细胞。结论 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均可获取充足数量的DC。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有关核型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抽取骨髓标本2~5ml,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1例血液病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异常核型282例(50.3%),其中结构异常116例(20.7%),数目异常84例(15.0%),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82例(14.6%)。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不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中异常核型分别为56.5%(109/193)、44.9%(57/127)、74.7%(62/83)、56.7%(34/60)、3.7%(1/27)、0%(0/15)、72.7%(8/11)、0%(0/5),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淋巴瘤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纯红再障、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较少患者中,异常核型分别为25.0%(2/8)、0%(0/8)、20%(1/5)、0%(0/5)、100%(4/4)、40%(2/5)、0%(0/3)、100%(2/2)。M2伴t(8;21),M3伴t(15;17),M4伴inv(16)、t(16;16),ALL伴t(9;22)CR率分别为88.2%、94.7%、80%、45.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初步设计CDK6抑制剂先导化合物并测定化合物活性. 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程序LigBuilderv1.2,依据lipinski法则,采用从头设计、片断生长的方法,在Linux操作系统下,设计全新CDK6抑制剂化合物;MTT法测定化合物IC50. 结果:得到50种化合物结构并成功合成8种,经测定其中3种有活性(IC50在220~310 μmol/L). 结论:新型CDK6抑制剂化合物具有一定抑制活性,CADD可以大大提高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效率, 加快新药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69.
本文观察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TNF-α)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Raji和新鲜急非淋白血病祖细胞(CFU—L)生长的作用。证实TNF—α能够显著抑制自血病细胞的增殖,但不同的白血病细胞对TNF—α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细胞毒效应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采用化疗药物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以BALB/cH-2kd小鼠作为供鼠,C57BL/6H-2kd小鼠为受鼠.对受鼠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方案1: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 d;方案2:白消安20mg/(kg·d)×4 d+环磷酰胺100mg/(kg·d)×2 d],然后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6×107或4×107个)和(或)相同剂量的骨髓细胞(2×107个),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采用嵌合体分析、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d的方案进行预处理、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个脾单个核细胞进行移植可形成较高水平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30~90 d,化疗药物剂量大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高的移植组小鼠的临床评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剂量小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少的移植组(P<0.05).模型小鼠肠、肝脏、皮肤、脾脏等器官出现细胞和结构异常、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 采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给予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或4×107个脾单个核细胞可形成较稳定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