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2年3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7例骨转移瘤患者资料,将术后6个月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余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63例(7.9%,63/797),男40例,女2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5.21岁.未复发组734例,男432例,女30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6.49岁.统计学分析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一般情况(10.9% vs6.2%)、原发肿瘤进展速度(10.1%vs 6.1%)、手术病灶部位(9.1%vs 3.9%)、手术方式(11.4% vs 6.4%)、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28.0% vs 6.6%)、术后是否行局部放疗(8.7%vs 2.8%)、术前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2.2% vs 6.1%)、术后是否接受敏感的全身治疗(10.3% vs 5.6%)、术前原发病灶是否接受过局部治疗(10.1%vs 5.8%)为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术前一般情况(OR=0.534)、原发肿瘤进展速度(OR=2.164)、手术病灶部位(OR=2.906)、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OR=3.184)、术前是否行敏感全身治疗(OR=2.344)、术后是否未行敏感全身治疗(OR=0.468)为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转移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率为7.9%,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灶为快速进展型肿瘤、骨转移灶位于中轴骨、术前骨转移灶曾接受放疗及敏感全身治疗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骶骨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5岁。除1例骶骨间叶型软骨肉瘤患者放弃治疗外,余3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接受整块切除手术,25例患者接受分块切除手术。将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定义为疾病进展并计算其发生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术后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对手术方式与术后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共纳入34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9.7个月(4~13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12例死亡(35.3%),19例复发(58.8%),1例发生转移(2.94%)。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术后总生存期平均为87.0±11.3个月,术后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2%、68.6%和59.4%;无病生存期平均为48.5±11.8个月,术后1年、2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6%、48.6%和25.5%。整块切除组与分块切除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27.3%和73.9%。整块切除能够更有效地改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分块切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分块切除比较,整块切除能够有效改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同时其手术安全性亦令人满意,可作为骶骨软骨肉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铁敏对谷氨酸所致星型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谷氨酸毒性模型,采用免疫组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及核固缩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检测羟自由基、MDA变化。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监测神经元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细胞损伤也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去铁敏处理后细胞对0.5,1.0,5.0mmol/L谷氨酸损伤形态保持良好;细胞核固缩率减少,分别为(10.44±5.03)%,(7.93±5.04)%和(11.01±3.73)%(P0.05);细胞活力下降减轻,分别为(94.72±2.20)%(P0.05),(82.49±1.94)%和(67.94±5.55)%(P0.01)。去铁敏处理后羟自由基水平下降,为10.17±1.79(P0.01)。MDA水平下降,为7.36±1.47(P0.01)。去铁敏预处理后钙离子增高的幅度及出现钙离子变化的细胞数较对照有明显减少。结论:去铁敏能减轻谷氨酸导致的星型胶质细胞损伤,能减少谷氨酸导致的星型胶质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及自由基水平,这可能是去铁敏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收敛条件下骨盆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S_1椎体上终板600 N载荷,载荷为一阶线性加载,步长设置为0.1 s。约束股骨上段6个方向自由度。分别计算静态收敛及6个不同质量放大系数下的动态收敛结果,将体外实验结果作为参照,对不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静态计算收敛结果最接近体外实验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之间线性回归系数为0.88,随着质量放大系数的增加,计算时间缩短,但计算结果准确性下降,当质量放大系数超过3000时,计算结果与静态计算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系数低于0.8.结论:对于接触较为复杂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如果静态计算无法收敛,可通过动态算法进行近似求解,并利用合理的质量放大系数降低计算成本,但应确保计算结果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未知来源骨转移癌病人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明来源骨转移癌病例的原发瘤进行规范诊断,并对诊断策略进行评估,为寻找骨转移癌原发肿瘤提供合理方案.[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来源不明的骨转移癌125例.初诊时骨转移部位主要包括,脊柱57例,骶骨24例,骨盆16例,股骨15例,肱骨7例.通过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胸部平片和(或)CT,腹部和盆腔B超和(或)CT,以及病理活检等方法对原发肿瘤进行诊断.[结果]在70.4%的病例中发现了原发肿瘤,来源分布肺脏40%、肾脏8%、前列腺5.6%、肝脏4.8%、乳腺4%、甲状腺和胃各2.4%,其他3.2%.各种检查方法中,体检仅发现96%的原发病灶,43.2%的病例存在肿瘤特异抗原异常.60%的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肿瘤.病理检查结果中能够明确或提示诊断的占66.4%.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58.57%;未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22.93%.[结论]无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的骨转移癌病例经规范检查后大部分可以诊断原发肿瘤,接受适当治疗后生存时间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18.
李广学  郭卫  唐顺  李晓  齐典文 《中国骨伤》2010,23(8):629-631
目的:研究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确诊的35例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21岁(6~49岁)。最常见的部位为胫骨(13例)和股骨(7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2个月(1~24个月),典型的症状为疼痛,夜间加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瘤巢。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1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植骨固定7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2个月~12年),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胫骨病理性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后治愈。1例术后5年窦道形成,行窦道切除、髓内钉取出、清创术后治愈。结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骨样骨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远期并发症,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脊柱尤文肉瘤与原始神经外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11例;年龄5~45岁,平均19岁。尤文肉瘤18例,原始神经外胚瘤10例。累及颈椎4例,胸椎5例,胸腰椎多发1例,腰椎6例,骶椎12例。23例患者入院时有神经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行化疗,27例接受手术治疗,22例于术后接受放疗。根据肿瘤位置行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手术,其中7例行整块切除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12年。平均6.7年。1例胸椎后路减压术后于化疗期间因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术前Frankel C级和1例Frankel A级术后无改变,其余20例(86.9%)术前有不同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改善1~2个等级。局部复发及转移共13例,包括局部复发9例(9/27,33.3%),肺转移10例(10/27,37.1%),骨转移3例(3/27,11.1%)。整块切除7例中局部复发1例(14.3%)、肺转移2例(28.6%)。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5个月~6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全部接受二线化疗,局部复发及骨转移者6例接受再次手术。至末次随访已死亡11例,2年生存率为74.3%,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脊柱肿瘤,应当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整块切除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45例原发初治无转移的四肢成骨肉瘤患者。在进行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后,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肿瘤部位、血型、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体积等与肿瘤坏死率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者14例,体积不变者20例,体积增大者11例。肿瘤坏死率≥90%者19例,肿瘤坏死率〈90%者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3个月~46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60.6%。肿瘤坏死率高者预后较好,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相关(P=0.028),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提示肿瘤坏死率较高,化疗前后肿瘤的体积变化与坏死率相关(γ^2=7.929,P=0.019)。结论测量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分析肿瘤坏死率可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效果,推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