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ICA)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20、40ng/mL的淫羊藿苷作用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测绘细胞生长曲线;FCM法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ing测定细胞B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苷组可使细胞的生长曲线明显上移,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以及BMP-2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20ng/mL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穿透肽(PEP-1)介导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PEP-1-SOD1)融合蛋白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bs)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和纯化PEP-1-SOD1融合蛋白。提取原代大鼠CFbs并传代培养,采用2~5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SOD1预处理组和PEP-1-SOD1预处理组。SOD1预处理组和PEP-1-SOD1预处理组细胞分别以2μmol.L-1的SOD1和PEP-1-SOD1预处理2 h后,再给1μmol.L-1的ANGⅡ诱导24 h,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水平,微量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MDA含量。结果 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EP-1-SOD1成功穿透入CFbs;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NGⅡ诱导组比较,PEP-1-SOD1预处理组Ⅰ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O2-和MDA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PEP-1-SOD1融合蛋白穿透入大鼠心脏CFbs内,通过降低细胞内O2-水平,抑制CFbs的激活,减少Ⅰ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YARA-EGFP,并进行YARA-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YARA-EGFP,在E.coli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YARA-EGFP,并进行Ni2+-NTA树脂柱亲和层析以纯化蛋白。结果: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表达型载体pET15b-YARA-EGFP,YARA-EG-FP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得到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1.098mg/mL。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蛋白为目的蛋白YARA-EGFP。结论:已成功制备出YARA-EGFP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4.
PEP-1肽介导入过氧化氢酶转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研究PEP-1肽介导入过氧化氢酶穿透细胞的能力。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15b—PEP-1-CAT,将其在基因工程菌中表达出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His—tag)的重组蛋白,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然后将纯化得到的PEP-1-CAT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来分析其转导能力。结果:测序分析证实,原核表达质粒pET15b—PEP-1-CAT重组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EP-1-CAT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经Ni^2+ -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融合蛋白PEP-1-CAT,并在体外检测到其具有特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值为77.1U/g。将其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发现它能以剂量依赖及时间依赖的方式转导入细胞内,并能保持酶活性达48h。结论:PEP-1-CAT融合蛋白能高效地转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防治各种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的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MSCs标记(CD45、CD34、CD90、CD29)以及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鉴定其特征。MTT法分析不同浓度bFGF对MSCs增殖的影响,确立最佳浓度bFGF诱导MSCs增殖的时间特征,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蛋白激酶C、钙通道和钙泵选择性抑制剂等处理P3MSCs后,观察其对bFGF介导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s表现CD90、CD29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bFGF诱导MSCs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特征,5.4×10-4mol/L bFGF作用48 h时MSCs增殖达峰值;磷脂酶C阻断剂U73122、钙通道阻断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阻断剂等明显抑制了bFGF所介导的MSCs增殖效应;尤其是非选择性PKC抑制剂Straurosporine、钙泵选择性抑制剂thapsigargin以及蓝尼定受体抑制剂Ryandoine均抑制bFGF所诱导的MSCs增殖。结论:bFGF通过Ca2+/PKC/Erk1/2途径促进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球囊损伤后兔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影响,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以球囊导管扩张损伤颈动脉内膜,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小檗碱和辛伐他汀各2.5 mg/(kg.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普食喂养。术后15 d取损伤颈动脉段切片,作形态学观察,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新生内膜厚度(IT)、管腔面积(LA)、新生内膜面积(IA)、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中膜面积(MA)、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结果:血管球囊损伤后,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IT、IA、IA/MA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LA、IEL、EEL均显著增大(P<0.01),MA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抑制兔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与不良的血管重塑,从而为小檗碱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和制备含人基质细胞源衍生因子-1α(hSDF-1α)重组腺病毒质粒。方法:设计5'端分别具有EcoR V/Xho I酶切位点的扩增hSDF-1αcDNA片段上下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从pORF-hSDF-1α质粒中扩增hSDF-1α的cDNA,插入pGEM-T Easy载体中,构建pGEM-T-hSDF-1α质粒,EcoR V/Xho I双酶切后回收279 bp片段,与经过相同酶切的8.8 kb pShuttle-IRES-hrGFP-2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DH5α,挑选克隆,重组质粒pShuttle-EGFP-hSDF-1α用EcoR V/Xho I酶切鉴定。pShuttle-EGFP-hSDF-1α经Pm e I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含pAdeasy-1的超感受态B J5183,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质粒pAd-EGFP-hSDF-1α;pAd-EGFP-hSDF-1α质粒经PacⅠ酶切鉴定和PCR鉴定。结果:线性化的pShuttle-EGFP-hSDF-1α转化含pAdeasy-1的超感受态B J5183,重组质粒经酶切获得一大于23 kb的大片段和4.5 kb的片段,PCR反应扩增出了279 bp的片段。结论: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成功地构建了含hSDF-1αcDNA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为进行表达hSDF-1α的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hSDF-1α在骨髓源干细胞动员迁移中的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PEP—1-EGFP以对其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pep—1—EGFP,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PEP—1—EGFP并进行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以进行融合蛋白穿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结果 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表达型载体pET15b—pep—1—EGFP,PEP—1—E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6.18mg/ml,蛋白产量为14.15mg/100ml菌液,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纯化蛋白为融合蛋白PEP—1—EGFP,细胞膜穿透实验证实PEP—1—EGFP融合蛋白能进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论 PE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其穿膜能力的研究为PEP-1携带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进行蛋白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EPO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递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第3代MSC为实验材料,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的rhEPO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在50 nmol/L Wortmannin、50μmol/L PD98059、10μmoL/L U73122、4μg/ml抗EPO-R IsG、30 μmol/LSB203580、10 mmol/L Straurosporine、6 nmol/L G0697、50 μmol/L Pseudo Z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的干预下观察EPO对迁移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rhEPO浓度(1、10、100、1000 IU/ml)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rhEPO浓度在100 U/ml时,MSC迁移到滤膜上的细胞数接近于峰值;Wortmannin、PD98059、抗EPO-R IgG、Straurosporine、G06976、Pseudo Z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抗EPO-R IgG、Straurosporine、Pseudo Z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 EPO-EPO-R所介导的MSC迁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ζ(PKC-ζ)等信号传递途径有关,且PKC-ζ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