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6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128例食管、贲门癌内镜检查分析郭凌康连春张瑞华吴铁鹰食管、贲门癌为太行山周围地区高发恶性肿瘤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六四中心医院(030001山西省太原市桥东街)之一,从1976年4月至1994年4月我们在24500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查出经病理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SOD1)穿透心肌组织能力及其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15b-SOD1和pET15b-PEP-1-SOD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SOD1和PEP-1-SOD1融合蛋白.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大鼠离体心脏停灌30 min后复灌6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SOD1蛋白预处理组,25、50、100μmol/L 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PEP-1-SOD1的转导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转导的目的 蛋白的SOD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复灌后15 min内冠状动脉流出液肌酸激酶(CK)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复灌60 min时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PEP-1-SOD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转导入离体灌注的心肌组织内,SOD1蛋白预处理组心肌组织内未见到目的 蛋白.对照组,SOD1组和25、50、100 μmol/L PEP-1-SOD1处理组的SOD活性分别为(10.06±0.77),(10.59±0.71)和(32.29±1.42)、(43.16±1.16)、(55.14±1.59)U/mg蛋白,MDA含量分别为(1.48±0.19),(1.39±0.11)和(1.01±0.14)、(0.73±0.13)、(0.50±0.06)nmol/mg蛋白,CK活性分别为(1.73±0.58),(1.68±0.14)和(1.40±0.28)、(0.97±0.39)、(0.61±0.56)U/mg蛋白,心肌细胞凋亡率(AI)分别为(17.25±0.75)%,(16.63±1.07)%和(11.50±0.57)%、(6.50±0.63)%、(4.13±0.52)%,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5.13±2.18)%,(52.13±2.59)%和(33.88±2.06)%、(25.50±2.16)%、(15.38±1.14)%.与对照组和SOD1组比较,PEP-1-SOD13种剂量组的SOD活性、MDA含量、CK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PEP-1-SOD1蛋白预处理组SOD活性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高于SOD1组,MDA含量、CK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SOD1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SOD1组.结论 PEP-1肽介导SOD1蛋白能直接以天然活性的形式高效穿透进入离体心肌组织,转导的PEP-1-SOD1融合蛋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YARA EGFP,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YARA-EGFP,观察其穿透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情况.方法 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15b-YARA-EGFP,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YARA-EGFP,将鉴定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结果 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YARA-EGFP,能高效地转导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并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MTT法检测在其高浓度时仍对细胞无毒性.结论 YARA-EGFP融合蛋白能高效地转导入体外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酮lXA(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Tan II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组较对照组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而S期细胞数量减少.4.0mg/L TanIIA作用0、24、48、72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52%、19.7%、25.3%、40.4%,随时间的延长而凋亡细胞增多.结论 TanⅡA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织血运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VEGF、H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CD31、SMA),以小鼠治疗期间副作用评估安全性。结果 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速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量均明显优于术后即刻(P <0.05),且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0.05);术后28 d 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逐步稳定,且术后Ad-VEGF-HGF组小鼠血流明显优于其余各组,且VEGF组、HGF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发现术后7、14、28 d时Ad-HGF组、Ad-VEGF组、Ad-VEGF-HGF组HGF蛋白、VEGF蛋白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结核菌素(PPD)皮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45例肺结核和30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蛋白芯片、痰抗酸杆菌直接涂片、PPD皮试,观察单项和联合指标对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结核蛋白芯片、PPD及痰涂片的敏感性分别为66.7%、44.4%、22.2%,特异性分别为93.3%、84.6%、100%。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对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为86.7%,结核蛋白芯片联合PPD及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提高到88.9%,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0%,与PPD或结核蛋白芯片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较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蛋白芯片联合PPD、痰涂片抗酸染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但特异性并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检测体系下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利用Boydenchamber观察hSDF-1对MSC迁移的影响是否存在浓度依赖性;观察上述体系经50nmol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10μmol/L LY294002,50μmol/L PD98059,10μmol/L U73122,126μmol/L AMD3100以及50nmol/L维拉帕米等处理MSC后对MSC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MSC迁移能力随着hSDF·1α浓度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发现Wortmannin、LY294002、PD98059、U70312、AMD3100、Verapamil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AMD3100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SDF-1/CXCR4所介导的MSC迁移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病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肿瘤易感性康连春范登华郭凌张家芳张世华白玲解放军264中心医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1Subjectheadingspigmentation/etiology;colonicneoplasms/geneti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了解我国中医药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演变路径,以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获取符合研究主题的363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年发文量、被引次数、论文下载次数、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维度进行阐释.结果:根据发文量、被引次数和论文下载次数3个指标变化曲线将中医药治疗HPV感染文献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峰值呈现上升趋势,而持续时间有所缩短.第一阶段(2000年—2010年):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和保妇康栓为主;第二阶段(2011年—2017年):研究以宫颈上皮内瘤变、带下病、中医体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等为主.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紫草素和细胞增殖等.研究核心机构主要有南京中医药大学(12篇)、北京中医药大学(4篇)、广西中医药大学(4篇)等,高产作者前3位为任青玲(10篇)、张淑芬(4篇)和张蔚玲(4篇).结论:预测我国中医药治疗HPV感染研究在未来3~5年极有可能迎来下一个高峰,建议围绕HPV感染相关疾病、中药内服、外治药物和药物作用等热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外照射加高剂量腔内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方法 1995年1月-1996年6月收治6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6-70Gy;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0Gy,结束后2周视残留病灶情况给予腔内放疗5-10Gy/1-2次。结果 吞咽症状改善单放组70%,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90%。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43.3%、16.7%、6.7%,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分别为83.3%、40%、26.7%,生存率对比有显性差异。结论 外照射加腔内放疗较单纯外照射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但要适当掌握剂量,选择好适应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