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伴品行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 C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DHD CD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对50例ADHD CD患者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验,将结果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DHD CD组的阳性家族史、母孕期患病及服药、异常分娩、出生体重偏低、早期发育延迟、软体征和既往病史的发生率高;父母关系不良、管教方法粗暴、父母及老人管教态度不一致的发生率高。2.ADHD CD患者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而矛盾性则高于正常对照家庭。3.管教方法粗暴或放纵、低情感表达和家庭矛盾性高是ADHD C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管教方法粗暴、低情感表达和家庭矛盾性高是ADHD CD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1885年首先由Tourette报告,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治疗措施等方面均有报告,现将我科1985~1990年门诊治疗的32例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及随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27例,女性5例,男与女之比为5.4:1,年龄6~18岁31例,39岁1例。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32例中发病于5~8岁的有19例,占59.4%。病程最短6月,最长28年。病前有精神紧张因素者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首发未用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患儿基底节及丘脑结构的完整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13例TS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DTI扫描采用具有15个弥散梯度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经DTIStudio软件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分量各向异性参数(FA)图,然后采用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用ROIEditor软件在平均弥散加权(aDWI)图像上画出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丘脑,提取上述区域的FA值和平均ADC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TS患儿左侧苍白球和双侧丘脑FA值降低(P<0.05);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和双侧丘脑的ADC值增高(P<0.05);左侧丘脑的FA值降低与症状评分相关(r=0.77,P<0.05).结论 运用DTI技术发现TS患者基底节和丘脑组织微观结构异常,尤其是左侧丘脑的异常,提示丘脑在TS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73例ADHD儿童(ADHD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为与ADHD组性别、年龄匹配的98例正常儿童.使用儿科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TM version 4.0,PedsQLTM4.0)中文版普适性核心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对儿童及其父母评估.结果 调查的171个家庭中169个家庭完成问卷,应答率98.8%.ADHD儿童PedsQLTM4.0中文版儿童评分总分(72.7±13.0)比对照组(83.7±12.0)低(t=-49.3,P=0.000),父母报告评分总分(70.0±12.4)比对照组(82.4±11.2)低(t=-57.7, P=0.000).ADHD儿童心理领域分(儿童评分68.6±14.5,父母报告评分64.9±15.4)比生理领域分(儿童评分81.2±14.0,父母报告评分81.7±15.6)低(t=3.79、6.88,P=0.000).ADHD儿童Conners父母问卷总分(44.54±17.89)高于对照组(16.09±9.23)(t=100.08, P=0.000).ADHD儿童PedsQLTM4.0中文版角色功能儿童自评评分与Conners父母问卷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总分呈负相关(r=-0.650、-0.630、-0.599, P=0.000).结论 ADHD儿童生存质量较正常儿童差,品行、学习、冲动控制等问题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创伤性事件回忆困难等.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有的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本研究以从地震灾区因伤残转运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探讨PTSD检出率、症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创伤性事件回忆困难等.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有的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本研究以从地震灾区因伤残转运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探讨PTSD检出率、症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剂量多虑平治疗口服氯氮平所引起的流涎副反应,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因此,小剂量多虑平可以用来治疗氯氮平所致的流涎。  相似文献   
18.
电休克治疗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对儿童精神分裂症使用ECT的情况 ,并与使用药物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等进行对照分析 ,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所有符合ICD -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 15岁的病人 5 6例 ,并分成ECT治疗组 (17例 )和药物治疗组 (39例 )。分别观察两组有关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核心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等。有关数据采用SPSS8 0统计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ECT组年龄 12~ 15岁 ,平均为(14 …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 ,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 14 2 1名中学生使用自编危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 ,回收问卷 13 93份。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 2 3 .5 5 %、8.11%、2 .5 8% ,女性均高于男性 (P <0 .0 1) ;吸烟、饮酒中学生分别为 14 .0 0 %及 5 1.61% ,且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有药物成瘾史者 2 .2 3 % ;攻击及违纪行为中 ,骂人、打架、在家里偷东西、在外面偷东西行为检出率分别为 5 2 .2 6%、14 .93 %、7.3 2 %、3 .88% ,且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离家出走 8.97% ,逃学或旷课 14 .86% ;频率较高的可疑精神症状有 :喜欢咬指甲(9 .19% )、头脑中有荒诞想法 (6.0 3 % )、希望自己成为异性 (4 .74% )。结论危害健康行为在中学生中有较高检出率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Ⅲ48bpV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共病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Ts诊断标准的11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TS组),以71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RD4exonⅢ48bpVNTR多态位点,分析该位点与TS的关联;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测定TS儿童的抑郁水平。结果112例TS儿童中29例(25.9%)共病抑郁。TS组及其亚组DRD4exonm48bpVNT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S组内,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组(61例)与短重复等位基因组(51例)CDI总分和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4exonⅢ48bpVNTR与TS共病抑郁之间可能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