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37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2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89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204篇 |
口腔科学 | 88篇 |
临床医学 | 748篇 |
内科学 | 416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125篇 |
特种医学 | 2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67篇 |
综合类 | 1799篇 |
预防医学 | 831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802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907篇 |
肿瘤学 | 2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85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365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57篇 |
2009年 | 338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方法修复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6年12月,分别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及大网膜移位修复经胸骨手术切口感染创面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合并糖尿病8例,肺炎及心力衰竭4例,脓胸3例,慢性肺功能不全4例,恶性肿瘤1例,严重肥胖6例。11例为较新鲜裂开创面,2例为慢性创面。创面范围10cm×5cm~22cm×10cm。结果3例分别于术后3d因血管吻合处破裂大出血、肺炎及癌转移死亡。其余10例伤口期愈合6例,随访6个月~5年,均无复发;2例切口皮肤拉拢缝合处部分皮肤坏死,经再次手术扩创植皮后愈合;2例创口引流处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创面较小且位于手术切口上端者适合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创面较大且位于切口上端者适合用全胸大肌瓣修复;创面较小且位于切口下端的适合用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较长可联合应用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创面巨大合并重要脏器外露时,可用大网膜移位修复创面。残余创面可经植皮及换药愈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刃厚头皮片移植厚中厚皮片供区以抑制瘢痕增生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烧伤后全身大范围的增生性瘢痕患者24例,行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切除,应用非功能部位的大张厚中厚皮片修复,厚中厚皮片供区应用刃厚头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4例患者非功能部位厚中厚皮片供区经刃厚头皮片移植后,未见有明显的瘢痕增生。经随访半年至2年11例,2年以上3例,均未见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头皮片供区无瘢痕形成,头发生长良好。结论:应用自体刃厚头皮片移植厚中厚皮片供区抑制瘢痕增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技术。方法:用自体肋软骨重建强有力的鼻小柱支撑及合适的鼻尖高度,用自体真皮抬高患侧塌陷的鼻基底部,在此基础上将患侧鼻翼软骨悬吊到合适的位置,调整患侧鼻翼外侧脚的位置,最终形成良好的鼻部形态。结果:矫治16例,术后两侧鼻翼、鼻孔、鼻孔基底基本对称,鼻小柱位置中正,矫正效果满意。结论:在自体肋软骨形成强有力的鼻小柱支撑、自体真皮组织充填鼻基底部的基础上进行鼻翼软骨的悬吊及鼻尖、鼻孔塑形是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2277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男737例,女1540例;年龄19~84岁,平均(50.9±10.2)岁.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54例)和无血栓组(1723例).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C反应蛋白、性别、二尖瓣狭窄程度、二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高压程度、房颤和心功能分级共12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程度、房颤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房颤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可以降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left atrial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8, 2277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underwent operation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737 males and 1540 female, the age ranged from 19 to 84 years [average (50.9 ±10.2) years]. Left atrial thrombosis group (554 cases) and no thrombosis group (1723 cases) were divided,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12 bvariables, including age, mitral valve orifice area, left atrial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e diameter, CRP, gender , degree of mitral stenosis, or regurgitation, degree of bicuspid regurgitation, degre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unction had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i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these 12 factors, age, mitral valve orifice area, left atrial diameter, degree of mitral regurgitat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found to be the affecting factors for left atrial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age, mitral valve orifice area, left atrial diameter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left atrial thrombosis. Mitral regurgitation i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left atrial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其技术特点.方法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对47例(48膝)关节进行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9~56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0.2°(80~130°),比术前提高了28°;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2.6分(72~95分),比术前提高了53分.结论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7.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8.
89.
腹腔镜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途径对1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单纯剜除术。术中沿瘤体边缘外用电钩或超声刀切开肾包膜,肿瘤突出部分沿边缘整块取出,深部剩余部分富脂瘤体组织由吸引器吸出,再以小方纱擦拭瘤窝表面,双极电凝止血。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及可吸收线缝合肾脏创面。结果1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者。平均手术时间84.5min(60~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1ml(20~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8d(6~14d),无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随访7~23个月(平均13.4月),影像学检查无局部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
撕裂或挤压性断肢常有血管床严重损伤 ,再植往往失败 ,再植效果常较差 ,再植适应证应从严掌握 [1 ,2 ]。在以耐火砖为产品的乡镇或村办企业中 ,因制砖机冲压伤所致的腕、掌部离断时有发生 ,这种伤即有对离体手的压砸挤压、又有对前臂的撕裂 ,再植难度大 ,成活率低 ,功能恢复差。自 1988~ 1999年 ,我们共再植此类腕、掌部离断 46例 ,其中男 41例 ,女 5例。年龄16~ 5 2岁。完全离断 2 9例 ,不完全离断 17例。腕部离断 2 7例 ,掌部离断 19例 ,全部为左侧。受伤至入院时间为 1~ 9h,通血距受伤时间为 6~ 17h,平均 8.2 h。再植成活 34例 ,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