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评价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结果以及功能情况。方法分析12例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病例,缺损长度6~10cm,均采用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根据ASAMI评定标准进行骨修复情况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例患者骨缺损均得到治愈,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骨愈合的时间是9~14个月。结论使用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不需植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7例维吾尔族急性IS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参与维吾尔族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的1202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IL-6基因rs1524107 TC位点、rs2069840 CG位点、rs1800796 G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风险基因型对IS的相对风险度。结果 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3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IL-6基因位点rs1524107 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5),两组受试者的rs2069840和rs1800796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524107加性遗传模型能降低发病风险(OR=0.777,95%CI:0.641~0.9...  相似文献   
33.
34.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外固定器保持正常位置,未见螺纹钉拔出,针孔松动,骨折等现象,大鼠股骨保持正常生理位置。固定后第2周骨断端已经有模糊的原始骨痂形成。第4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但骨断端仍较清晰。第8周时,骨断端已经愈合,髓腔再通,出现骨性愈合。证实微型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股骨骨折模型大鼠提供可靠的固定,并且右侧股骨截骨骨折模型大鼠制作合理。  相似文献   
35.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 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 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外固定器保持正常位置,未见螺纹钉拔出,针孔松动,骨折等现象,大鼠股骨保持正常生理位置。固定后第2周骨断端已经有模糊的原始骨痂形成。第4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但骨断端仍较清晰。第8周时,骨断端已经愈合,髓腔再通,出现骨性愈合。证实微型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股骨骨折模型大鼠提供可靠的固定,并且右侧股骨截骨骨折模型大鼠制作合理。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索赖氨酸蛋白缺乏激酶1( with no lysine[K]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维吾尔族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295例维吾尔族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18例其他疾病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 tagging-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 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s基因分型检测采用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分布(30.0%)高于病例组(25.6%),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性别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维吾尔族女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显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448倍(95% CI 0.269 ~0.746,P=0.002).调整年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WNK1基因其余9个SNPs位点未发现同维吾尔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 我们首次发现WNK1基因第4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女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的组织工程软骨实验用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时间及流量,利用蠕动泵、密闭的硅胶管、玻璃管、储液瓶等串联设计一套无菌的灌流型软骨组织工程用生物反应器。结果:生物反应器由控制系统和培养系统组成,运行良好,能置于培养箱中对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进行动态培养。结论:反应器设计合理。整个生物反应器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38.
病例 患者女,37岁,左小腿中段前方于2岁时被开水烫伤,2周后痊愈,遗留表浅瘢痕。5年前瘢痕逐渐硬化,并出现如绿豆大小的溃疡,时愈时破。患者自述活动轻度受限。查体:左小腿中段胫骨前方有一表浅瘢痕,呈箭头形,长12cm,宽5cm,瘢痕中部有一直径3mm的溃疡,有血浆样分泌物渗出,溃疡周边无红肿,无表浅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介绍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修复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感染创面的新方法。方法26例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感染创面患者依伤情选择手术时机,5例采用一期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覆盖骨外露创面;6例急诊清创术后2周行二期修复;其余15例入院前胫骨远端感染严重,均采用二期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26例中22例术后肌肉瓣及皮片全部成活;2例皮片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均二期愈合。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片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无瘢痕挛缩。骨折均已愈合。结论肌肉瓣血运丰富,是修复胫骨远端感染及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方法,比较适合覆盖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合并骨外露创面和小腿远端慢性窦道及慢性骨髓炎骨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40.
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TE)是一门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是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替代物,用于替代、修复或改善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