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基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口齿咽喉门》,总结、分析李东垣诊治齿痛的学术思想。其从脏腑、经络与寒热辨证的角度论述齿痛病机,善于采用补肾活血、祛风止痛之法治疗齿痛,用药精炼,善用当归、羊胫骨、细辛等单味药及药对,临证尤为善于应用散剂,且用药方式灵活多样,能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究朱丹溪气郁的用药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作为方剂的基本信息来源,收集书中所涉所有相关方剂,运用excel将书中所有涉及方药进行数据库录入,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归经、性味进行统计.结果:朱丹溪著作共涉及治气方剂914个,其中出现频数大于100的常用药物有16味,分别是炙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生姜、当归、香附、白芍、半夏、川芎等;在药物类别上补虚药和理气药使用频次最高;按药性划分使用频率较高依次为温性药57.29%、平性药22.24%、寒性药占20.48%;按归经划分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脾经26.63%、肺经15.68%、胃经13.36%、心经占12.07%;按药味划分使用频次较高依次为苦味药36.27%、辛味药30.03%、甘味药29.46%,酸味药4.23%.结论:朱丹溪在治疗气证时,擅长应用炙甘草,以四君子汤为主方,配以补虚药,补母益子;同时,朱丹溪治气还往往佐以治血、治痰,扶正祛邪.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朱丹溪在治气药物归经偏于脾胃两经,重视中焦脾胃之气的升提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史》课程自中医高等院校设立以来,始终作为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本科教育阶段的第一或第二学年开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医学的起源,熟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为后期的专业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奠定专业人文素养基础。对于如何教好这门课,各高校医史课的老师们积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有益的教改尝试,取得了可以借鉴的教研经验,对我们如何开展我校中医药专业医学史课的教改科研启发良多。现就我校医史课的现状及我们拟采取的几点改革的设想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方对缺血性脑水肿大鼠血清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利水方低、高剂量组,甘露醇+川芎嗪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分别于1、3、7d3个时段将大鼠麻醉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DH、CK-MB活性。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1、3、7d,模型组血清SDH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CK-MB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在缺血2h再灌注3个时段,各治疗组SDH活性均显著升高;在再灌注3、7d,仅活血利水方高剂量组CK-MB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活血利水方可通过降低CK-MB活性、升高SDH活性来减轻脑水肿程度,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内经>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的概念、人格体质的分型、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详尽的描述,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