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121例(年龄≥40岁), 利用放大内镜观察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 记录分型, 并取组织行病理检查, 将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组121例中, 早期胃癌16例(13.22%)。胃腺管开口形态分析中, 圆点状(A型)、管状(B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的病例; 绒毛状(C型)共68例, 其中1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规则状(D型)25例, 其中6例为胃癌, 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管结构消失(E型)9例, 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 进展期胃癌5例。在微血管形态分析中, 规则型(A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胃癌; 不规则型(B型)病例35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8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 中央部分消失型(C型)11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3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  结论  利用窄带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可能提高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ERCP在胰胆管合流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评估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患者,通过ERCP造影进行PBM分型,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引起相关疾病的机制、影像特点,根据合并的其它胰胆疾病,选择适当的内镜取石、扩张或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多伴有腹痛、呕吐、黄疸等症状,及转氨酶和/或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其中,Ⅰ型(B—P型)7例,Ⅱ型(P—B型)5例,Ⅲ型(复杂型)4例;合并胆总管囊肿扩张10例,无扩张者5例,胆管癌并狭窄1例;伴有胆管结石11例(4例为蛋白栓)、胰管结石2例(1例不伴胆管结石)。9例予内镜下胆管取石,2例胰管取石,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引流7例,行鼻胆管引流3例,胰管支架置入5例,胆道金属支架置人1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ERCP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其分型与PBM相关疾病表现有明显相关,选择性、暂时性的内镜治疗在外科术前是有效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 POCS)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IDUS)在胆道狭窄病变诊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共收治的39例胆道狭窄患者,以引进使用POCS的时间为界,分为IDUS组(21例)和POCS+IDUS组(18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插管并应用IDUS于病灶处扫查,IDUS组予透视下活检,POCS+IDUS组予直视观察并精准活检。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疾病进展,综合判断良恶性质。结果 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53.33%(8/15)、准确率为57.14%(12/21);POCS+IDUS组分别为92.86%(13/14)、88.89%(16/18),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两组均无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穿孔及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 POCS具备清晰的视觉影像,且可精准活检提供病理诊断;IDUS对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以明确恶性狭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查,随后对疑似阳性病例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和活检。后续针对阳性人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及外科手术)。比较胃癌风险分级的各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23例,检出胃癌19例(1.34%)。胃癌风险分级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88%(9/1 025)、1.76%(6/341)和7.02%(4/57)。对胃癌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03)。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共检出胃癌前病变87例(6.11%)。对胃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4/1 025)、5.87%(20/341)和5.26%(3/5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对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进一步风险分层,为内镜精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