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皮质出血(cortical hemorrhagic infarction,CHI)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分析21例影像组CT、MRI影像学特征;HE染色研究6例病理组CHI人脑标本在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结果影像组中12例CT在低密度灶周边皮质表面有蜿蜒走行的高密度影,MRI上T1WI相应区蚓线形高信号。9例CT未见高密度影而MRI见T1高信号。病理组大体见软化灶周边沿皮质走行弥散的点状或条索状出血。镜下软化灶周边皮质区毛细血管增多充血,小静脉扩张充血,周围见红细胞。结论MRI对CHI的诊断较CT敏感,阳性率高,有较大的临床价值;CHI梗死区脑皮质经历了出血过程,系大面积脑梗死自然病程中可经历的良性病理生理现象,预后尚好。  相似文献   
32.
性发育异常患者的SRY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PCR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对12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SRY基因检测,12例患者中,5例患者的社会性别与染色体性别不相符。2例性反转患者SRY结果与洒色体性别不一致,其他10例SRY基因与染色体性别均一致,即存在Y染色体的患者,SRY为阳性,无Y染色体的患者,SRY为阴生。4例确诊为性反转;2例为假两性畸形,其中1例为肾上腺增生综合症,4例为要亡命民SRY基因未见异常但伴有性器官发育不良。上述,兴类的民中能是SRY基因为主导,一系列基因参与协调的调控串模式,而性别的分化则可能是由SRY决定性别后,在由其他因素参与共同完成的。SRY基因检测是诊断性另发育异常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3.
摘要:运用真实世界大数据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如何实现多个形式不一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整合,仍然是发挥大数据优势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主动监测时存在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观察性健康数据科学和信息学(OHDSI)组织的几种工具软件,为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的数据整合提供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早期(10~30 d)全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方法 选择伴有后极部大量出血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7例(27只眼),其中治疗组12例(12只眼),对照组15例(15只眼).对照组于发病后3~6个月内进行常规激光治疗,每周1次,4次完成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组于发病后10~30 d内,先行2次周边部分视网膜光凝治疗,待出血吸收后,逐步进行至全视网膜光凝术.两组患者于PRP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视力、眼底、眼压、OCT检查,3个月时行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治疗组中,视力提高10例(83.3%),无变化1例(8.3%),视力下降1例(8.3%),总有效率91.6%.2~4个月后极部出血大部分吸收.对照组中,视力提高8例(53.3%),无变化l例(6.7%),视力下降6例(40.0%),总有效率60.0%,2~6个月后极部出血大部分吸收.结论 对于伴有后极部出血较多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采取早期、间隔式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有效地治疗该病的同时,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累及前环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成两组,其中经皮桥接钢板组(钢板组)20例,男9例,女11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4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组(螺钉组)20例,男10例,女10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2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1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Matta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钢板组随访8~15(12.25±2.24)个月;螺钉组随访6~18(12.4±2.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手术切口长度(3.85±0.75)cm短于钢板组(7.05±1.39)cm;螺钉组手术时间(27.70±5.36)min长于钢板组(15.10±2.07)min;螺钉组透视次数(6.00±1.83)次大于钢板组(3.75±1.33)次。螺钉组出血量(22.50±10.82)ml与钢板组(25.25±9.93)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价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发生1例浅表皮肤感染,钢板组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短暂性麻痹。结论: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疗效相当。经皮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而且学习曲线短,但术中需注意股外侧皮神经变异。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内皮缩血管肽1(endothelin-1,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IgA肾病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CD_4~+、CD_8~+、VEGF、ET-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CD_8~+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VEGF、ET-1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协同促进肾损伤修复,保护肾功能,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7.
正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骶管内有马尾神经,骶前后孔有骶神经,周围还毗邻许多神经、血管及盆腔脏器。在重力及应力传导中,L5S1椎间盘约占腰骶生物力学的80%,同时作为骨盆后环的骶髂关节复合体,其稳定功能占整个骨盆的60%。骶骨骨折较为复杂,有可作为骨盆环损伤的一部分Tile分型,对腰骶稳定性影响的Isler分型,按骨折线分类的Gibbons分型,按骨折位置分类的Denis分型,每一种骨折类型还要细分为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MI行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3min内缓慢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ml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0min采用通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观察术后2h、12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术后7天内出血情况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0min TIMI 3级血流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均明显下降,12h后治疗组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7天内出血率及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AMI行PCI术后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予标准尿激酶溶栓、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溶栓再通间接指标,观察其对溶栓成功率、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小量出血增加(P<0.05),大量出血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在溶栓治疗同时应用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并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