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房室旁路射频消融后心脏复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评价房室旁路射频消融后心脏的复极改变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2例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 T波改变情况。结果 :80例隐匿性旁路在射频消融术后无 1例出现心脏复极改变 ,5 2例显性旁路中有 2 0例 (占 39% )术后出现明显 T波变化 ,其中完全性旁路 (QRS≥ 0 .14s)占 19例 ,而不完全性旁路 (QRS<0 .14s)仅占 1例。室间隔部的旁路更易出现术后复极异常。结论 :显性房室旁路消融术后可以出现酷似心肌缺血的 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杓型组(73例)、非杓型组(72例)和反杓型组(34例),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的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1.17±0.18)mm、64.71%,(1.03±0.15)mm、64.38%]均高于杓型组[(0.93±0.19)mm、18.92%](均P<0.05).(2)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55.88%、36.99%)均高于杓型组(14.86%)(均P<0.05).(3)反杓型组IMT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杓型组(均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增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反杓型节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3.
我们采用经食管超声(TEE)检测左心房内血栓,对有新鲜血栓形成和有脑栓塞病史的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增大明显合并有长期心房颤动患者采取抗凝治疗后,再施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栓塞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7例,男2例,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心室不同位点起搏时心电图上心肌复极标志的变化,了解以双心室起搏技术为核心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入选接受CRT植入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1周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将起搏器程控为无起搏、右心室内膜下起搏(RV—EndoP)、左心室外膜起搏(LV—EpiP)及双心室同步起搏(BivP)四种不同状态并记录心电图。阅读不同起搏位点时的QRS时限、QT问期及TP-E时限。QTc用Bazett公式[QTc=实测QT/(RR)1/2]进行矫正。结果基线QYc为(489.2±51.2)ms,而RV—EndoP、LV—EpiP起搏导致QR明显延长[RV-EndoP(537.3±45.7)ms,P〈0.05;LV—EpiP(592.4±60.2)ms,P〈0.001],而BivP起搏为(491.3±52.7)ms,P〉0.05;基线TP.F(113.8±15.7)ms,RV-EndoP、LV—EpiP均导致TP-E明显延长[RV.EndoP(124.8±24.7)ms,P〈0.05;LV.EpiP(133.3±37.8)ms,P〈0.005],BivP时TP-E时限为(109.9±17.1)ms,有轻度缩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室外膜起搏可明显延长心肌复极离散指标;双心室同步起搏可减少由单纯左心室外膜起搏引起的复极离散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室性早搏(VPC)的疗效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72例IVT、VP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T)、VP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结果:19例左室IVT中16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3例起源于左室心尖部,6例右室I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24例消融成功,1例失败。47例VPC中43例起源RVOT间隔部,2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44例消融成功,2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VP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6.
胺碘酮在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低致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一末间期及其离散度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波峰一末间期及其离散度之间的影响,以求进一步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7.
证据表明,分布在肾脏和心血管组织的交感神经对水钠排泄和血压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异常会导致盐敏感性增高和高血压的发展.同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肾脏和血管系统也分布有感觉神经纤维,提示这些感觉神经可能参与心血管系统稳态的调节,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18.
射频消融术前后的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这种情况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内外极少见到相应研究的报告。我们采用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不同囊袋处理方法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96例永久性起搏器更换患者,50例[年龄(72±177;6.2)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3±177;2.6)年]在原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传统囊袋组),46例[年龄(71±177;10.4)岁,起搏器植入时间(8.7±177;2.2)年]切除原囊袋,充分止血后在新囊袋中植入新起搏器(新囊袋组)。观察术中两组的起搏囊袋处理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并对患者行舒适度评估。结果传统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2.6±177;1.6)min,血肿发生率12.0%(6/50),囊袋感染率4.0%(2/50),体温增高发生比例20.0%(10/50),患者满意度72.0%(36/50)。新囊袋组囊袋处理时间(3.4±177;1.3)min,血肿发生率6.5%(3/50),囊袋感染率0,体温增高发生率8.7%(4/46),患者满意度93.5%(43/46)。血肿发生率、囊袋感染率、体温增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新囊袋组优于传统囊袋组(均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常规切除原起搏器囊袋有利于降低血肿及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0.
线性消融阻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性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并与常规下位法消融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在左前斜位展开后间隔区,消融导管在冠状窦上方、His束记录导管的右下区域作线性消融。结果:采用线性消融完成病例60例,并与同期进行的常规下位法消融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其成功根治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长期随访的复发率基本相同,而对复杂病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结论:对房室结区进行线性消融改良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常规下位法房室结改良方法的变通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