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原发纵隔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男,19岁。因无诱因右侧胸痛5天,反复发热4天入院。查体:体温39·1℃,余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呼吸平稳,右侧呼吸动度、语颤均减弱,右肺锁骨中线第三肋间隙以下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查甲胎蛋白(AFP)6 554μg/L,癌胚抗原(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保山市2005—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保山市2005—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保山市共报告乙脑284例,年均发病率为1.27/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1.06%。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2.56/10万;各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8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187例,占总发病数的65.8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0岁儿童,共报告223例,占总发病数的78.52%。男性173例,女性111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共报告121例,占总发病数的42.61%;其次为学生,报告115例,占总发病数的40.49%。地区分布以隆阳区发病最多,共发病183例,发病率为2.31/10万,占总发病数的64.44%。结论保山市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采取病例监测、疫苗接种和环境卫生治理、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保山市的乙脑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某乡镇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该乡镇乡村医生排查的50人名单中,随机抽取2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被调查对象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0.0%、80.0%和75.0%和1∶22.6,1∶41.5,1∶12.7,随着年龄的增长无下降趋势。结论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现状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保山市聋哑学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聋哑学校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校的90名师生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90名调查对象中,聋哑学生68人,教师22人,均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全校HBsAb阳性率仅为23.3%。HBsAg阳性聋哑学生4人,阳性率为5.9%;HBsAg阳性教师1人,阳性率为4.5%。聋哑学生及本校教师分别有83.8%、31.8%为乙肝易感人群。聋哑学生与同年龄自然人群、本市正常学生HBsAg阳性率相近(P〉0.05),HBsAb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低于本校教师及自然人群(P〈0.05)。结论聋哑学生感染HBV机会较自然人群小,但是聋哑学生面临HBV感染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了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观察出现放射性肝病情况,以及肝功能损伤后的转归等。结果治疗后3个月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值增高,血清清蛋白下降,凝血功能PT、APTT、TT延长,血清ALT、AST、AKP值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还发生4例放射性肝病,提示肝功能有明显损害。而在治疗后6个月上述各项异常参数显著改善,肝功能明显恢复。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引起肝损伤,肝损伤多以治疗后3个月左右最明显,治疗后6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提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多数肝癌患者行伽玛刀治疗肝功能可以承受。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云南省龙陵县缅甸籍媳妇艾滋病知识知晓、行为及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2月,对龙陵县缅甸籍媳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合计调查缅甸籍媳妇84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9.05%。90.77%的人最近一年内与配偶有性行为,最近1次与配偶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87%,近1年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04%;1年内有商业性伴的比例为0.59%,最近1次发生商业性行为均未使用安全套。检测845人,HIV感染率为0.70%,梅毒感染率为0.00o.40。对HIV感染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婚姻状况为影响因素,在婚、丧偶者HIV感染率较高。结论该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较低,HIV和梅毒感染相对较低,但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现住址为云南省保山市的缅籍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 流行特征, 为保山市针对缅籍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入境者体检、涉外婚检、孕产妇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术前检查等方法获得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人员HIV感染相关资料,对1997-2011年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AIDS病例疫情报告状况及一般人口学特征、随访管理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7年发现首例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感染者,截止2011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AIDS病例共计303例,HIV感染者占86.1%,AIDS患者占13.9%;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腾冲县(56.8%),其次为隆阳区(15.8%);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和入境人员体检及孕产期检测(50.5%);病例报告数据显示,现住址为保山市的缅籍HIV感染者数及AIDS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上升较为显著;人口学总体特征分布:男女比例接近, 为0.92:1,主要以年龄在21~40岁(74.9%),已婚有配偶(69.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72.2%)为主,汉族(47.2%)及农民(65.0%)居多;对于缅籍HIV/AIDS病例随访管理,能够随访到的仅占27.1%,查无此人占22.8%,失访者占50.2%。 结论 保山市缅籍HIV/AIDS 疫情逐年加重,缅籍HIV/AIDS病例主要为文化程度较低的缅籍汉族已婚青壮年,以农民居多,且难于进行随访管理。今后需有针对性的加强保山市的缅籍青壮年HIV/AIDS病例以及新入境HIV抗体检测阳性者的随访管理力度,进而减少缅籍艾滋病疫情对中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1989~2011年保山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为该人群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1日从中国CDC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至2011年年底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历史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989~2011年保山市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4 562例,其中死亡883例,死亡率为19.36%.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1.0%,21~40岁的占62.2%,已婚有配偶者占61.0%,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8.7%,汉族占77.1%,农民占73.6%,异性传播占59.6%;HIV感染者占50.4%,AIDS病人占49.6%;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的占26.3%,一年及以上死亡者占35.1%;CD4≤50、51≤CD4≤100、101≤CD4≤200、201≤CD4≤350、CD4≥351者生存时间≥1年的分别占29.8%,44.8%,46.0%,70.8%,65.5%;在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占51.2%,异性传播在AIDS病人中占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占73.6%.结论 保山市既往报告死亡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以汉族、已婚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其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CD4计数越高,其生存期越长;AIDS相关性疾病是导致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据通报,与云南省保山市接壤的缅甸曼德勒省眉苗镇发生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就保山市中国与缅甸边境地区儿童脊灰免疫状况分析如下。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保山市中国与缅甸边境地区于1991年建立脊灰监测专报系统,1994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设哨点医院6个,实行AFP病例零报告制度。1995~2005年共报告AFP病例97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年平均1.2/10万,完整性、及时率均>90%。到2000年,监测点延伸至乡卫生院,共92个监测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1997年以来,每年进行>2次督导,对无…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对麻疹病毒IgG抗体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传统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评价传统半定量ELISA法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的180份云南省保山市两所边远小学小学生血清,用德国维润公司定量ELISA试剂盒测定麻疹IgG抗体.这180血清已经用半定量方法将抗体滴度测出,之后将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定性结果分析发现,180份血清标本中,8份阴性,3份可疑,162份阳性,与传统半定量ELISA方法的一致率为96.05%,统计分析两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得两法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77,P<0.001).同时得出传统半定量法的灵敏度为95.86%,特异度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4,正确指数为95.86%,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53.33%.定量测定方面,随着抗体滴度的增高,该组血清抗体国际单位(IU)也随之上升,抗体滴度分组与抗体IU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41,P<0.001.[结论]通过本次定量与半定量EHSA法在麻疹IgG抗体检测中的比较发现,半定量法的定性、定量结果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较好反映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对麻疹的监测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