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氯胺酮的一般药理、毒理作用与滥用问题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1氯胺酮的一般药理与毒理作用氯胺酮(ketamine)是苯环己哌啶(N -1 - phenycyclohexy- piperidine,PCP)的衍生物,属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N -methyl-D -aspar tate,NMDA)受体拮抗剂,临床手术用麻醉剂。同属NMDA拮抗剂的还有PCP、MK801、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M)和乙醇等[1]。氯胺酮于60年代在美国发明后,曾在越战时期作为麻醉药在野战创伤外科中广泛使用。氯胺酮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样症状(schizophren…  相似文献   
112.
<正> 引言自身给药模型是一个寻药和用药行为研究的实验室模型,可用来评价药物使用中的药理学、生理学、行为、环境因素及其应用的后果。这一模型还可汇同其它实验的结果一起,来评价药物对人与动物行为的有害影响。人自身给药模型的独一无二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说明药物所致主观效应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模型之间的定量比较有助于了解药物依赖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动物的自身给药实验起始于60年代,人的自身给药实验晚开始10年左右。二者之间曾进行过实验性的定量比较,所得结果非常相似。这一发现在科学、实践和人道主义意义上都有着深远影响。现在,我们已能够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强化效应,通过人或动物的模型来寻找药物依赖的治疗途径。从人道意  相似文献   
113.
114.
<正> 药物辨别实验(drug discrimination,DD)是一种研究药物的辨别刺激性质的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它可以判断一种药物在控制行为方面是否具有辨别刺激功能,即能否使动物辨别或区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情形,继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研究阿片类辨别性质的大鼠辨别实验可作为研究阿片类主观行为的动物模型。人们  相似文献   
115.
麻醉性镇痛药身体依赖性潜力的临床评价葛云,李密,郑继旺(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10008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癌症病人无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麻醉性镇痫药及复方制剂问世,以我国为例,近几年开发和研制的这类...  相似文献   
116.
盐酸二氢埃托啡的精神依赖性潜力郑继旺,张开镐(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100083)盐酸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hy-drochloride,DHE)作为强效镇痛药上市后不久,一些地方就出现了DHE滥用现象,与之有...  相似文献   
117.
<正> 条件位置偏爱实验是近10 a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用以评价神经精神药物精神依赖潜力的一种较新的方法。与自身给药实验相比,具有周期短、设备简单、花费少等优点。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此方法在评价大多数药物强化效应的结果与自身给药实验是一致的。羟甲芬太尼是一个新合成的强效镇痛剂。在小鼠的镇痛强度是吗啡的6000多倍。药理研究证明它是阿片μ受体的专一性激动剂。已有实验证明此药的身体依赖性比吗啡轻。本实验试图通过评价羟甲芬太尼的条件位置偏爱效应来探讨其精神依赖性倾向。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研究噻芬太尼的镇痛药效和制动作用,评价其致身体依赖性潜力。小鼠热板法测得噻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强度分别为吗啡、芬太尼和埃托啡的3260,22和1.5倍。以瘫痪作为制动指标测得噻芬太尼对大鼠、家兔、狗和猴制动作用强度为埃托啡的2~3倍。小鼠跳跃实验和大鼠饮药液自然戒断实验表明该药具有一定致身体依赖性潜力。大鼠ⅳ快速成瘾实验及长达20周的猴身体依赖性实验则未出现依赖性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19.
<正> 近年来,人们利川动物实验模型来研究药物对人的主观行为效应和预测药物滥用的潜力,常用的行为药理学方法有三种:自身给药法(self-administration)、药物辨别实验(drug discrimination,DD)和位置偏爱实验(place preference)。药物辨别实验是一种研究药物的辨别性质的行为药理学实验法。它可以判断一种药物在控制行为方面是否具有辨别功能,即能否使动物辨别或区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形,并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20.
镇痛强度大,依赖性小,滥用潜力低的镇痛剂盐酸丁丙诺啡开始在我国临床推广使用,为我国镇痛药增添了新品种。但可待因复方制剂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与国际上许多国家比较.有不少差距。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可待因复方制剂只有氮酚待因片(以下称氨酚待因片Ⅰ号,简称PC-1.每片古磷酸可待因8.4mg和扑热息痛50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