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放射外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外科概念,在1951年由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导向,使用单次高剂量聚焦电离辐射损毁颅内靶点的方法.当今放射外科恰当的定义是:在准确限定的靶点容积内,单次剂量治疗所产生的特殊放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手术目的治疗技术.放射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以来,已50年的发展经历.近十年放射外科的迅速发展,归因于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科技融入.  相似文献   
82.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行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80 Gy,边缘剂量40 Gy,边缘剂量曲线50%,等中心数2~8个,均选用4 mm准直器.结果随访24~96个月,中位时间58个月.病人均存活,仅1例2年后出现玻璃体内增殖物,无其他眼部和全身并发症,未见眼外及颅内外蔓延和转移.视力提高2例,保持治疗前水平3例,下降1例.肿瘤缩小4例,消失1例,1例观察8年未增长.结论伽玛刀治疗眼球后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有效,部分病人达到了既控制肿瘤又保留眼球和部分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84.
CT立体定向置管透明隔囊肿—侧脑室内引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在对局灶性缺血的研究中,产生了"缺血血流阈"(Ischemic flow thresholds)的概念,此指血流和氧供给的临界低水平.在此临界点需能细胞的功能,即突触传递和Na~+-K~+转运等均衰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局灶性缺血病中有一个深度缺血中心,其外围为血流低灌区的所谓"半暗区"(Zone of  相似文献   
86.
我们自1985年10月至1990年1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法,治疗经长时间药物治疗无效的扭转痉挛患者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8—52岁,平均25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8年。其中4例表现为单侧肢体、头部和躯干部无规律扭动,另2例为双侧肢体、头部及躯干的无规律扭动。3例呈“苦笑”或“鬼脸”面容,4例语言障碍,3例智能减退。均于运动和精神紧张时扭转痉挛加重,安静和睡眠时消失。6例至少用药治疗1年以上,效果不佳,生活不能自理。2.手术方法采用瑞典制造的Leksell立体定向仪对6例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  相似文献   
87.
神经外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手术方法和技巧在不断改进。60年代以前,由于条件限制,手术定位欠准确,手术操作创伤大,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损害、一定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开展脑深部及功能区部位手术治疗受到限制。60年代后期,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较传统肉眼下直视手术精确、细致,周围组织创伤小,使一些原来的手术禁区成为常规手术区,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该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仍为现代神经外科不可缺少的常规手术方法。近代神经外科的趋势是向微创伤和无创伤外科的发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0.7-4.0cm,平均为2.08cm;用伽玛刀进行治疗,选定边缘剂量5~40Gy,平均15.93Gy,中心剂量8.33~80Gy,平均31.18Gy,边缘等剂量线40~60%,等中心数目3~13个,平均7.6个.结果随访期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临床好转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消失2例,缩小17例,无变化9例,增大4例,有效率87.50.治疗后早期反应少见,中期反应多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可持续6个月~12个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眶部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弥补手术治疗不完全的缺憾.  相似文献   
89.
手术治疗40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0.
李景荣  郑立高 《天津医药》1991,19(4):209-211
我院自1987年3月至1990年3月对40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了血肿清除手术。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59岁。术后三个月均得以随访,手术后近期疗效为:死亡10例(25%);达自理者20例,半自理者7例,卧床者3例。本文对患者术前意识状况、血肿 CT 分型以及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与近期疗效进行比较。提出将患者术前意识状况、血肿大小以及血肿扩延程度结合起来选择手术适应症。本文还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