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ndogenous digitalis-likefactor)是一种内源性利钠因子,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和强心,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国外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妇女及新生儿血清中该因子浓度升高,国内报道很少。本文测定53例肝硬化患者血浆该因子的水平,并试图探讨其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芦沙坦和苯那普利对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作用 ,以Wistar Kyoto (WKY)大鼠作为对照 ,老龄前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 [10mg/ (kg·d) ]及芦沙坦 [30mg/ (kg·d) ]治疗组 ,治疗期为 3个月。结果发现 ,SHR对照组血压、心肌肥厚指标 (心脏重 /体重、左室 +室间隔 /体重 )、血中及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明显高于WKY大鼠对照组 ,经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治疗后 ,除芦沙坦组血中及心肌中AⅡ无下降外 ,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P <0 .0 1)。说明AⅡ及MAPK参与了SHR的血压升高及心肌肥厚的形成 ;苯那普利及芦沙坦可抑制AⅡ及MAPK的活性 ,从而起到降压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TedralSA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 方法观察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4.6岁,病人静息时心率在40~50次/分,伴头晕、胸闷、乏力。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后,口服TedralSA每日0.5~1片分2次服。服药一个月后重复Holter检查。 结果服药后病人静息时心率调整在50~70次/分。治疗前后Holter检查,最快心率为84.14±3.99次/分和116.50±10.08次/分,P<0.001;最慢心率为34.93±2.79次/分和44.21±2.91次/分,P<0.001;平均心率为51.93±1.44次/分和63.29±2.27次/分,P<0.001;病人症状消失,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TedralSA是一种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4.
老年不同性别心肌梗死临床病理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病理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4例尸检证实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分为男女两组(男65例,女19例)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心肌梗死平均年龄(81.3岁)大于男性(72.7岁);女性心原性休克7例(36.8%)多于男性的6例(9.2%,P<0.01)。女性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平均支数为1.7支,少于男性的2.3支;女性三支以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3例(15.8%),低于男性的28例(43.1%,P<0.05);女性急性初发心肌梗死及心脏破裂分别为9例(47.5%)及6例(31.6%)均多于男性的13例(20%)及8例(12.3%),P<0.05。结论:提示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可能为患病年龄大、冠状动脉明显累分支较少,急性初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及心脏破裂较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45.
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冠心病的发病率确实在逐渐上升.但当前一种现象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成为十分时尚,只要患者有胸痛,不管是什麽样胸痛,都冠之以"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上只要有T波改变,都诊为"心肌缺血";中老年人不管有无冠心病的证据,普遍给予复方丹参或复方丹参滴丸,谓之"预防".  相似文献   
46.
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比较,研究新一代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芦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药减轻 SHR肾损害可能的机制,设立苯那普利治疗组、芦沙坦治疗组、未治疗组及正常血压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检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血浆及肾组织内皮素(ET)水平和肾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显示,芦沙坦降压、延缓SHR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苯那普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损害轻,芦沙坦组血浆、肾组织中ET及苯那普利组肾组织中ET均明显降低,两组肾组织中bFGF的表达均减弱。结果表明,芦沙坦能延缓SHR肾损害,苯那普利和芦沙坦减轻SHR肾损害与其降低ET、抑制bFGF表达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男性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50例冠心病患者和24例对照男性的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以年龄、体质指数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多项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32.9±9.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6±5.1μg/L,P=0.0001)。Logistic回归均显示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一个显著性危险因素。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对照组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0),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分为四等分,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每上升一个等分时,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加重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增加2.5倍;Gensini积分加重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的OR值为1.89。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和D-dimer水平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显著相关,而其他指标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作为内皮损伤的标志物,男性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8.
4.4老年肾脏生理、病理及功能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4.1老年肾脏的形态学及功能的改变人体进入40岁以后,肾脏重量逐渐减轻,体积缩小,皮质变薄。80岁时肾脏总体面积较20岁时下降18.8%。老化肾被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硬化的肾小球主要位于浅皮质区,尤其是被膜下,从而造成功能性肾单位减少。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医学和生理学的一项重大进展,在于发现哺乳动物心房肌细胞中存在着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心钠素(Cardionatrin)。研究证明:心钠素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可能在心血管等一些疾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心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我们研究结果,现将有关资料概述如下。一、心钠素的基础研究概况: 1.心钠素发现历史的简要回顾:1956年Kisch发现豚鼠心房肌细胞中存在着许多致密颗粒。1976年Maria在实验中发现,完全禁水5天的大鼠,右心房肌内心房特殊颗粒(ASG)明显增加,给大鼠钠负荷同时给  相似文献   
50.
心钠素是近年来首先从大鼠和人的心房组织中分离、纯化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它们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一些研究证明,肾脏不仅是心钠素的一个主要靶器官,而且也是心钠素的一个重要代谢场所。当肾脏受到损害,心钠素的生物作用及降解就会发生障碍。本文应用特异的人心钠素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了29例慢性肾脏疾病(简称慢性肾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血浆心钠素含量,并对它在不同肾功能患者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