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AVSD)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按McGoon氏“双片法”10例,“单片法”4例。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主动脉压(MAP)的均值为0.78±0.21,术后为0.45±0.15,两者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1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于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所致的严重低心排,死亡率7.14%,并发症发生率35.71%(5/14)。随访结果二尖瓣中度返流1例,轻度返流3例;三尖瓣中度返流1例,轻度返流2例。全组病人术后无Ⅲ°房室传导阻滞、左室流出道狭窄及房、室缺残余漏。结论在肺血管病变发生前行根治术,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花样翻新也越来越快。食品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那些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及色、香、味或为了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或天然物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它能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防止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加工工业和饮食业用得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大致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和胶原包埋的聚乙醇酸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目的:探讨利用动物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支架表面,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 结果与结论:人工血管组织学观察见管壁结构清晰,其大体结构和天然血管相似,可承受26.6 kPa的血管腔内压力不破裂。皮下培养8周免疫荧光观察Brdu标记的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果说明利用动物的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11例非心脏手术中,在体外循环下行左侧局部晚期肺癌扩大根治术3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2例,气管肿瘤切除2例,布加综合症根治术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结果11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11例均获随访,平均6~36个月。1例肺癌存活IOA后死亡,另2例肺癌术后13及15个月仍存活,2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患者恢复正常工作,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分别存活13及15个月,2例布加综合症根治术患者术后已6月余仍存活。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为某些重症、疑难病人提供了重要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经证实应用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可以在体外建立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模型.目的:尝试应用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分化,评价其作为血管壁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诱导细胞学实验,于2006-05/2007-12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0只,雌雄不拘,用于取骨髓.方法:骨髓穿刺法获取犬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生长的方式提取单个核细胞;取第2~4代细胞,用含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的培养液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β肌动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苷诱导2周后细胞融合成片形成峰谷样外观,β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胞浆内可见肌丝形成,表现出比较原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点.结论:维甲酸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营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平滑肌细胞特性的细胞,将其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种子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医药高职院校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对发挥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功能意义重大。研究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内容,从普适层面和特色形式、内容营造两个方面探讨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载体和渠道。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解剖部位分类,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选择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治疗创伤性膈疝 6例。其发病机理与胸腹部直接或间接损伤以及手术损伤有关 ,如腹腔内脏器未进入胸腔 ,则诊断困难 ,如进入胸腔则与血气胸、肺不张等的鉴别很重要 ,手术采用经胸径路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小口径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在动物体外构建初级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内强化的方法,探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含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的DMEM-LG培养液和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液诱导BMSC分别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免疫荧光观察平滑肌样细胞β肌动蛋白的表达和内皮样细胞vWF的表达.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诱导的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PGA)的复合支架表面,将细胞和支架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于植入后第4、8周再次麻醉动物,取出植入皮下的组织工程化血管,行组织学检查、压力实验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诱导14 d后,BMSC能够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β肌动蛋白和vWF呈阳性表达,电镜证实细胞出现了相应的形态学改变.人工血管组织学观察见管壁结构清晰.单纯支架组可承受100~150 mm Hg(1mm Hg=0.133 kPa)的血管腔内压力,实验组则均可承受200mm Hg的血管腔内压力不破裂.实验组皮下培养8周Brdu标记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论以动物皮下为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血管,其大体结构和天然血管相似.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学者提出远隔器官预处理概念,即在心脏以外的器官施行缺血预处理,同样能达到缺血预适应效果。肢体缺血预处理是一项机体自我调节的保护机制,但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较少,在心脏移植方面的利用价值尚未明确。 目的:通过对未成熟幼犬进行肢体缺血预处理,与传统心脏保存方法比较,试图分析肢体缺血预处理在供体心脏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未成熟幼犬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有创性方法游离股动脉,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夹闭股动脉10 min,开放5 min,3个循环后常规开胸,游离心脏,插灌注管,灌注st.Thomas停跳液,离体心脏于保护液中4 ℃保存(离体前取上腔静脉血3 mL)。对照组游离股动脉但不夹闭,余同实验组。在心脏保存时期(3 h)内每隔半小时取左心室心肌样本,3 h后取心尖部心肌烘干测得干湿比。测量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肌钙蛋白Ⅰ含量。 结果与结论:离体前心肌组织肌钙蛋白Ⅰ含量无明显变化(P > 0.05),离体后肢体缺血预处理组的心肌丙二醛含量及干湿比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未成熟供体心脏离体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以提高供体心脏的保存效果,降低心肌水肿。离体前肌钙蛋白Ⅰ含量无变化说明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肌没有损伤,是一种安全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处理;未成熟心肌;心脏移植;心肌保护;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