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93篇 |
免费 | 1143篇 |
国内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3篇 |
儿科学 | 274篇 |
妇产科学 | 80篇 |
基础医学 | 981篇 |
口腔科学 | 189篇 |
临床医学 | 3061篇 |
内科学 | 1704篇 |
皮肤病学 | 227篇 |
神经病学 | 298篇 |
特种医学 | 6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61篇 |
综合类 | 6267篇 |
预防医学 | 2852篇 |
眼科学 | 286篇 |
药学 | 2672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2429篇 |
肿瘤学 | 5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8篇 |
2023年 | 478篇 |
2022年 | 589篇 |
2021年 | 732篇 |
2020年 | 621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514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424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1118篇 |
2013年 | 886篇 |
2012年 | 1167篇 |
2011年 | 1199篇 |
2010年 | 1217篇 |
2009年 | 1202篇 |
2008年 | 1093篇 |
2007年 | 1167篇 |
2006年 | 1122篇 |
2005年 | 1045篇 |
2004年 | 1005篇 |
2003年 | 902篇 |
2002年 | 758篇 |
2001年 | 772篇 |
2000年 | 657篇 |
1999年 | 546篇 |
1998年 | 465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403篇 |
1995年 | 411篇 |
1994年 | 371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214篇 |
1991年 | 181篇 |
1990年 | 177篇 |
1989年 | 192篇 |
1988年 | 159篇 |
1987年 | 133篇 |
1986年 | 117篇 |
1985年 | 113篇 |
1984年 | 105篇 |
1983年 | 103篇 |
1982年 | 89篇 |
1981年 | 73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43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7篇 |
196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对T细胞因子1 (TCF1)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平衡进行研究,探讨在HIV感染中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 (IL-4)的表达。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染TCF1-si RNA敲除TCF1的表达,检测CD4+、CD8+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 HIV感染者CD4+T细胞IFN-γ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41),IL-4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01)。与未敲除TCF1的对照组(TCF1组)相比,敲除TCF1 (si-TCF1组)显著增加HIV感染者CD4+T细胞内Ⅰ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P=0.048),减少Ⅱ型细胞因子IL-4表达(P=0.004)。敲除TCF1后,HIV感染者CD8+T细胞内亦出现IFN-γ表达增加(P <0...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检测及其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回访。结果:114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9·47%(45/114),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P<0·01,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预示术后不佳。3年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45例患者无1例生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性,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病期、手术效果,并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应用策略。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第1个周期中曾出现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者32例,化疗方案为AC、FEC100和EC方案。采用3种预防应用rhG-CSF的方法:皮下注射300μg/d,方法1为化疗后第2~15天注射;方法2为第3~10天注射;方法3为第6~13天注射。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1~3比较组和2~3比较组,在化疗的第2、3个周期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方法1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化疗后无明显下降,在第16~18天时出现高峰。方法2的ANC化疗后出现短暂上升,第10~12天最高,之后下降较明显。方法3的ANC变化较平稳,无明显下降也无明显高峰;方法1和方法3的平均ANC最低值、ANC<2·0×109L-1持续天数及ANC减少症发生率均相似,方法2的平均ANC最低值明显低于方法3,P=0·033;方法1的骨骼肌肉疼痛和注射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方法3,P=0·023和0·029。结论:3种方法总体上均显示了预防化疗后ANC减少的作用,方法3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是一种更好的预防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47.
48.
恶性脑部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尽管目前医疗水平与治疗技术均取得了进步,但大多数脑瘤患者的预后仍较差。保护性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会阻碍药物的有效输送,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伴随纳米技术的突破,能够穿越BBB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应运而生,使治疗药物得以有效递送至脑部病灶。综述可克服BBB的纳米药物设计策略,可穿越BBB纳米药物在脑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总结当前纳米药物用于脑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旨在为抗脑部肿瘤纳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郑妍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3):146-148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结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54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结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体征(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消...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方泡足配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Wagner3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6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消毒换药、清创并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活血生肌方泡足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生肌方泡足配合VSD技术治疗Wagner3级糖尿病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