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拟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0~80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隐神经联合IPACK...  相似文献   
6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术式,术后常存在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胆囊切除术后1周新发腹泻发生率约25%,术后3个月发生率约为5.7%[1].研究[2-4]表明,针灸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本试验观察术后6h电针干预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段电针介入对老年患者开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术前组(A组,30例)、术后组(B组,30例)、术前术后组(C组,30例)以及对照组(D组,30例)。A组于术前30 min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电针治疗,B组于术后清醒拔管后予相同穴位电针治疗,C组术前与术后均接受相同的治疗,D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各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观察次要指标包括首次进食时间、腹胀发生情况、术后3 d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4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B组和D组均明显缩短(P<0.05)。C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与D组比较,A组和C组首次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4组患者术后3 d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长较其余3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前联合术后电针治疗可更好地促...  相似文献   
64.
郑曼  张媛  丁宏华  郑文洁 《江苏医药》2003,29(11):868-868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率为53%~72%。PONV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误吸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病人的恢复及手术的质量。因此,有效预防和降低PONV的发生率,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2001—2002年我们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25例,格拉斯琼、地塞米松分别或  相似文献   
65.
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能缩短住院时间甚至不住院而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病人恢复的质量和速度,增加了医药费用。因此腹腔镜术后的胃肠反应的预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观察恩丹西酮、氟哌利多及地塞米松分别与联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6.
氨基己酸对脊柱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氨基己酸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氨基己酸100mg.kg-1(最大量5g)<15min静脉泵入,之后以10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至缝皮结束;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两组均采用控制性降压至手术结束,记录术中每小时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4,7d Fib。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晶体输注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失血量均显著减少;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开始1、2h及术毕3个时间段的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3、4h时的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时间段;3)术后d1-d4两组患者Fib水平均持续显著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从手术开始1h直至术后第4天,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术中应用氨基己酸可以有效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并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术前1 d电针复合术后耳穴埋籽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电针组(A组)、术后耳穴埋籽组(B组)和术前电针复合术后耳穴埋籽组(C组)。A组术前1 d进行电针治疗,B组术后耳穴埋籽治疗,C组术前1 d电针复合术后耳穴埋籽治疗。记录患者术后6、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使用止吐药情况,术后首次通气时间,VAS评分。  结果  3组患者中,C组患者术后6、24 h的术后恶心(PON)和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最低, 术后6 h PON的发生率为30.00%, POV的发生率为26.67%,术后24 h PON的发生率为33.33%,POV的发生率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C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19.44±3.36)h]明显缩短,且术后止吐药的使用率最低(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患者术后48 h的PON和POV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6 h、24 h和48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术前给予电针复合术后耳穴埋籽,可有效降低患者PONV的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术后止吐药使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C组行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阻滞药物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C组分2次,每次注入10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后5min(T_0)、10min(T_1)、15min(T_2)、20min(T_3)、25min(T_4)、30min(T_5)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和T_1时M组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T_0时C组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M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操作时间更短,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69.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0.
不同剂量白酒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曼  蔡九英 《山东医药》2011,51(29):19-2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白酒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大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小剂量组(C组)和对照组(D组)。酒精灌胃建立动物模型,8周后测定动脉血中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TC、TG、HDL-C、LDL-C及血糖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A、B与D组相比,NO、NOS、eNOS、AngⅡ、TC、血糖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组相比,HDL—C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D组相比,iNOS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白酒灌胃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升高大鼠血清HDL-C;大中剂量白酒灌胃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损害作用,对血脂有影响,同时血糖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白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与NOS(包括eNOS和iNOS)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