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32的靶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指导和思路。方法 利用miRBase数据库获取并分析不同物种的miR-32序列特征;从公共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不同疾病相关的microRNA表达谱芯片数据,通过miRGator v3.0在线工具和Qlucore Omics Explorer 3.0软件分析hsa-miR-32在不同疾病组织中表达情况;并用PicTar、DIANA-microT-CDS 7.0、PITA及miRanda等方法预测hsa-miR-32靶基因,对获得的靶基因集合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结果 miR-32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hsa-miR-32在子宫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均有P<0.05)。包括已被证实的靶基因,共得到168个候选基因,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均有P<0.05),涉及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胶质瘤、黑素瘤等疾病相关通路,以及p53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信号转导通路(均有P<0.05)。结论 hsa-miR-32功能广泛,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2.
刘玥  马文丽  郑文岭 《广东医学》2005,26(10):1435-143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of RNAi)是继PCR技术之后又一划时代的基因工程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RNAi的发现、作用机制、实现技术过程、转染方法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RNAi技术的迅速成熟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 RNAi的发现和作用机制人们一直认为是DNA转录成mRNA,mRNA翻译成蛋白质,但是RNAi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事实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3.
汪宗桂  郑文岭  马文丽  梁念慈 《广东医学》2005,26(11):1473-1475
目的酿酒酵母已被证实可作为载体应用于口服基因治疗及免疫中。为研究人生长激素(HGH)以酿酒酵母作为运送载体的口服基因药物,需要构建一种能够在酵母中复制而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HGH穿梭载体。方法利用ECHO克隆系统先构建出HGH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使HGH处于CMV启动子的调控下;然后设计引物扩增CMV-HGH片段,连接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ESC-URA中,构建HGH的酵母/哺乳动物穿梭载体。结果经EcoRI单酶切、EcoRI/SpeI双酶切、菌落PCR以及序列测定鉴定,确认所构建的确为酵母/哺乳动物穿梭载体pESC-CMV-HGH。结论成功构建的穿梭载体可在酿酒酵母中复制,在哺乳动物中受CMV启动子的调控进行表达,为HGH的口服基因药物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限制性显示(restrictuion display,RD)技术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型芯片探针的可行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 I消化HCV1a、1b、2a亚型全长cDNA,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与通用接头相连,通过10个选择性引物进行分组PCR,使得各片段得以扩增并分布于10个亚组中,经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结合银染法进行分离。切胶回收后作3次PCR,得到较纯净的HCV cDNA限制性片段。对这些片段做分子克隆,并测序鉴定。结果:由HCV 3个亚型1a、2a、1b的全长cDNA得到66个大小相对均一(200~900bp)的限制性片段,平均每个亚型约22个。测序结果表明,属于HCV基因,可以作为HCV分型芯片的探针。结论:RD技术能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均一的病毒基因片段,适合于分型诊断基因芯片探针的收集。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微小RNA let-7a在He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差异表达.方法 应用经典的双胸苷阻断法将HeLa细胞同步化于不同的周期时相,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步化的效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不同周期时相的HeLa细胞中let-7a的表达水平.结果 HeLa细胞G1、S和G2/M期细胞同步化效率分别约为84.81%、83.65%和77.69%;let-7a在不同周期时相均有表达且存在差异,G1和S期表达水平较低,G2/M期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细胞周期对let-7a的表达有较大的影响,这为理解细胞周期调控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6.
EBV全基因组芯片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南方,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与EB病毒(EBV)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利用前期已经设计和克隆好的EBV已知和预测的编码基因作为eDNA探针,构建EBV芯片,用于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V基因表达.方法 85个EBV基因探针通过一对设计于T/A克隆载体多克隆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8000个人基因打印到同一张玻片上,建立EBV与人基因的检测芯片.随后用于检测鼻咽癌组织与正常鼻咽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观测检测效果,以确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结果 在人的基因表达谱中,我们成功检测了大量的人基因表达.而在EBV阵列中,我们虽然得到了一些EBV基因表达的信号,但这些信号都非常微弱,没有明显可见的荧光,其表达强度无法与人的基因表达信号强度相比.结论 虽然我们成功地构建了EBV芯片,但由于可能受到基因芯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EBV基因在鼻咽癌中表达量的限制,不能用于临床检测,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7.
HSV-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Oligo探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诊断芯片的Oligo探针。方法利用BLAST软件对HSV-2的DNA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得到有意义的特异序列;用生物学软件Olig06.0设计特异性高、Tm值相近、长度均一的Oligo探针。结果获得13条60-mer Oligo探针。结论利用BLAST系统和生物学软件Olig06.0设计HSV-2诊断芯片的探针,可为后期打印成DNA芯片,用于HSV-2的检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致病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传代细胞和接种病毒。以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即刻早期基因(IE gene)及其蛋白表达;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后细胞和细胞器形态变化;DNA梯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病毒感染后72h开始出现胞体变圆、缩小、脱壁,胞质内颗粒增多,细胞边缘模糊不清的特征,可明显检测出病毒特异IEgene及其蛋白表达;电镜结果显示病毒感染96h后,胞质内明显空泡化,细胞膜微绒毛减少,核染色质浓集、边缘化,线粒体出现溶酶体化、空泡化和自噬现象,呈早期凋亡特征;DNA梯度电泳结果显示感染细胞DNA片段化特征的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感染4d和6d时,细胞调亡率分别为4.1%和45.7%。结论 巨细胞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可诱导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改进目前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转染细胞后产生高效的RNA干扰作用。方法从K562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U6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用载体上的引物进行扩增,所得产物即制成作为扩增siRNA表达框的模板。选择p53为靶基因,扩增制备siRNA表达框,测序验证后,转染SH—SY5Y细胞48h后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RNA干扰的效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U6启动子序列正确。细胞转染表达框,在mRNA水平上,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了抑制。结论本实验所制作的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RNAi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12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特异性地扩增gp120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120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分析pcDNA3.1( )/gp120。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pG2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细胞系,用RT-PCR及Westernboltting检测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成5.4kb与1.44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cDNA3.1( )中插入了gp120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RT-PCR及Westernblotting证实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有该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gp120,并在HepG2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