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改良术式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法,治疗组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跟踪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的发生情况;定期监测肛门测压相关指标。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水肿程度、肛门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直肠初始阈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继发感染。结论: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术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肛门狭窄的风险,有效保护肛管直肠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黛玉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愈合情况及创面新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4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康复新液纱布外用,治疗组患者予自拟黛玉膏纱布外用。术后第3、7、14天,评价并记录患者的创面疼痛及肉芽颜色评分;术后第7、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检测患者的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及VEGF表达水平;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例患者被剔除或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被剔除,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①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7、14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局部外用黛玉膏,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创面VEGF表达、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聚集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肿溃痈简方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 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敏感抗生素静滴3天、换药和自拟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消肿溃痈简方。7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创面水肿评分,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评估2组随访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和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随访2周,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溃痈方能够明显减轻肛周脓肿术后肛周疼痛、创面水肿及创面渗出等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促愈外用方熏洗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予以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比较患者术后第1、7、14天肛门疼痛、创面渗出、肉芽组织评分;在术后第21天评价两组疗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随访1年,比较两组成瘘率。结果:治疗组的炎症指标(术后第3天)、肛门疼痛(术后第7、14天)、创面渗出(术后第14天)、肉芽组织情况(术后第7、14天)、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成瘘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可有效降低肛周脓肿的炎症指标,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减轻创面渗出,改善肉芽组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肛瘘形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