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93篇
  免费   1075篇
  国内免费   634篇
耳鼻咽喉   240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959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3026篇
内科学   1684篇
皮肤病学   224篇
神经病学   295篇
特种医学   6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33篇
综合类   6181篇
预防医学   2828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2629篇
  29篇
中国医学   2389篇
肿瘤学   541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586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206篇
  2010年   1217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093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771篇
  2000年   656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65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6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黄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来自本院住院的患者(57例)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18例)、乌司他丁治疗组(19例)及乌司他丁+大黄治疗组(20例),将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6例)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其外周血清中IL-6、IL-8水平,并评价各治疗组的病死率、治疗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上述细胞因子在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升高,经治疗5d后,存活者各组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其它两组缩短,治疗有效率增高(P〈0.05),但3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细胞因子IL-6、IL-8水平迅速下降,较常规治疗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明显,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大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选择性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两组,开腹胆囊切除(OC)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40例,于术前1 d,术终、术后第1、2、3天检测血WBC、IgG、IgM、IgA、C3、SIL-2R、IL-6、CD3、CD4,分析它们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血WBC及IL-6的变化OC组明显大于LC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SIL-2R及CD3、CD4的变化不明显.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OC明显大于LC.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急性病毒脑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5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每d0.25—0.3g/kg),连续冲击治疗5d.观察两组病人疗效、并发症、脑电图改变.结果两组病人显效率分别为51.9%和21.4%(P〈0.05),有效率分别为85.2%和53.6%(P〈0.05)、并发症感染分别为7.4%、32.1%(P〈0.05);治疗2周后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比率分别为18.5%、46.4%(P〈0.05).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女性癫癎患者月经周期中脑电活动变化,以按不同的生理周期合理应用抗癫 癎药物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39例女性癫癎患者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月经期和排卵期癎样放电频度、波幅、持续时间、慢波频段相对功率谱值均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 (P相似文献   
995.
例1 男,40岁,农民。上腹部无规律隐痛,面黄无力,纳差6个月,间断柏油样便一个月。近5天柏油样便日达2~3次,伴有心悸气短,足部浮肿,于1972年10月5日以“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住院。无溃疡病、肝病、胆道病史。检查:体温37.3℃,脉搏96次,呼吸22次,血压90/60。神清,面色苍黄,结膜、口唇苍白,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蜘蛛痣,无肝掌。心向左侧扩大,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肝肋下1厘米,质软,轻压痛。脾未扪及。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2.8克,红细胞100万,白细胞7200,嗜中性74%,淋巴20%,嗜酸性6%,血小板140000,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996.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力低下而引起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凝血因子活性直接依赖因子出生时水平低,特别是Ⅱ、Ⅶ因子仅为正常的25%~26%,48~72h内降至20%以下时,可有自发出血倾向。2001年10月我科收治1例新生儿出血症(早发型)伴失血性休克患儿,现将其抢救成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1 病例报告男 ,2 2岁。 4 a前因受凉出现右耳后肿胀、疼痛 ,右外耳道有淡黄色脓液流出而就诊。拟诊右耳后脓肿、中耳炎 ,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年发作 1次 ,均经上述治疗后好转。本次发病于入院前 3d因感冒右耳后一包块出现 ,红肿、疼痛明显 ,且顶部破溃 ,右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门诊以右耳后瘘管并感染收住。查体 :右耳外观耳垂明显缩小 ,右侧外耳道后壁肿胀 ,鼓膜无法看清 ,右耳后可见一约 2 cm× 3cm大小的包块 ,质中等 ,边界不清 ,顶部有一小破溃口 ,无脓液溢出。经右耳乳突拍片 ,提示急性中耳乳突炎。入院后诊…  相似文献   
998.
卫生清洁工(卫生工)是医院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医疗环境的卫生保洁、医疗垃圾的清洁运送及标本的送检等工作,是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最多的工作者之一.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一方面可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另一方面可增加个人防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我院自2000年开始定期对卫生工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应用不同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骨峰值骨密度 (BMD)减 2.0个或 2.5标准差 ( 简称 2.0 s或 2.5 s) 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为建立中国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症 ( OP) 骨密度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数据 .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6 381例 2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 . 结果我国部分地区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 ( 按累计丢失率最高部位计算 ) 为 32.3% (2.0 s)和 14.9% (2.5 s), 二种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差值为 17.4% , 相差 2.2倍 ; 其中男性 26.4% (2.0 s)和 10.6% (2.5 s), 差值为 15.8% , 相差 2.5倍 ; ,女性 37.2% (2.0 s)和 18.5% (2.5 s), 差值为 18.7% ,相差 2.0倍 ; 差值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 , 城乡之间 OP患病率亦存在类似结果 , 差值范围为 0.5% ~ 32.3% (1.3~ 11倍 )之间 . 结论在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筛选病例 , 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和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实验时可参考以 BMD峰值减低 2.0 s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及确定骨质疏松性骨折 BMD阈值或进行国际骨质疏松症多中心比较时可参考以 BMD峰值减低 2.5 s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 .  相似文献   
1000.
读片窗答案     
手术所见:胫骨前方开窗,髓腔内为黄色及红色软组织,送检冰冻病理为良性,以刮勺彻底刮除,用球磨转磨除内壁,酒精及碘伏涂抹内壁,冲洗后,以同种异体松质骨填塞骨腔至无空隙。病理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发生于骨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属于组织细胞病X。儿童和青年多发,男多于女,可发生于颅骨、长骨、肋骨、骨盆和脊柱,多为单发。病理上病变起自于骨髓腔,长大后压迫并破坏骨皮质,可侵入软组织形成质软肿块。晚期,组织细胞内脂质蓄积形成泡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最后结缔组织增生而纤维化,甚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