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二尖瓣成形术6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631例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631例,其中男362例,女269例,平均年龄为(41.86±14.59)岁.病因: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06例(48.49%),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23例(19.49%),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82例(12.99%),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1例(6.50%),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4例(5.39%),升主动脉瘤24例(3.79%),左房粘液瘤18例(2.86%),白塞氏病2例(0.32%),缩窄性心包炎1例(0.17%).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裂隙修补、瓣叶部分切除缝合、腱索折叠或转移成形、人工腱索成形、交界成形、双孔法成形、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 ,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道及胸内心表超声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因成形失败改行二尖瓣置换3例;术后早期死亡16例,死亡率2.53%,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13例,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2例,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者出院.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应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变不同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成形方法 ,有时还需要多种方法 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经冠状窦持续灌注动脉血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猪通过套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2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然后松解套扎线60min恢复灌注。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在第2、3组,缺血60min后接受主动脉-冠状静脉窦分流进行逆灌60min,冠状窦压分别控制在40~50mmHg(低压组)和70~80mmHg(高压组)。术中测定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冠状窦静脉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变化,术毕测定左心室心肌梗塞范围。结果 在缺血180min,第2、3组左室压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比对照组提高,NO浓度较高而ET-1较低,心梗面积分别比对照组减少45%和61%。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经冠状窦逆行灌注可以减少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和内皮细胞损伤,高压逆灌可以抢救更多的濒危心肌。  相似文献   
3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体质量46 kg,身高147 cm,体表面积1.37 m2,择期手术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体外循环使用Stockert V型心肺机(下称S5)连续血气监测系统(Maquet-BMU40),笔记本电脑(IBM-X220)作为电子记录模块[4],上述设备主电源线连接至抗电涌保护插...  相似文献   
34.
竞争血流与冠脉移植血管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竞争血流对冠脉移植血管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犬12只(体重27.62±1.63 kg),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仪对不同的狭窄级别进行分组,分为无狭窄组,33%狭窄组、50%狭窄组和75%狭窄组,在相对恒定的血压和心率范围内,阻断和不阻断竞争血流时分别测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 AP)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P I)。结果在相对恒定的血压和心率范围内阻断竞争血流后各组的移植血管血流量均较不阻断竞争血流时明显升高。阻断和不阻断竞争血流时无狭窄组、33%狭窄组的P I均低于正常;50%狭窄组阻断竞争血流较不阻断竞争血流时P I下降(从8.36±3.52下降到3.02±0.94);75%狭窄组P I>5。结论竞争血流可抑制冠脉移植血管血流量,CABG中吻合点的选择将可能影响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及冠状动脉搭桥联合手术同期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狭窄的麻醉管理。方法 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除及冠脉搭桥联合手术的患者5例,用丙泊酚、芬太尼、异氟醚和维库溴铵全麻。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容量治疗,避免低血压和血压波动。术中用利多卡因20mg浸润阻滞颈动脉窦神经丛。切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后,放置内分流管,注意脑保护。结果 麻醉平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未发现心、脑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避免血压波动及脑保护。  相似文献   
36.
成人单独心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与临床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单独心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为临床合并症的探讨和室缺修补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术中观察 89例成人单独心室间隔缺损病例并根据室间隔的解剖分区对该组室缺进行分型。统计各型占的比例和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室间隔缺损以膜部多见 ,在本组占 6 6 %。成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本组主漏病例占干下型的 33%。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严重的合并症 ,占本组的 5 .6 %。结论 不同部位和大小的室缺影响邻近的解剖结构 ,造成不同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室缺的解剖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并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Excel软件设计体外循环电子记录模块并评价其功能。方法利用Excel 2013内置宏、函数、数据验证等功能,针对体外循环记录特点设计相应电子记录单用于350例(电子记录组)手术,同期术中传统纸质记录260例(手工记录组),在术中记录、收费管理、数据提取、术中提醒、耗材品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电子记录组在记录、收费的差错率更低(P0.01),而在数据提取、术中提醒及耗材品控等方面拥有更高的成功率(P0.01)。结论针对体外循环记录特点、基于Excel构建的体外循环电子记录模块既满足低成本、高兼容、开源式设计的特性要求,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 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 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气管插管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TAAD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5.9%。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ICU停留时间(P=0.039)明显延长,且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1,P<0.001),而术前...  相似文献   
39.
目的回顾并总结中低温停循环取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术中脱落瓣膜1例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心肺转流开始后快速降温至鼻咽温25℃,负压辅助快速超滤,用Delnido冷停搏液灌注升主动脉使膨胀支架部分回缩,停循环下切开升主动脉取出移位瓣膜同时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阻断主动脉后恢复循环并重新灌注HTK液后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结果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1 min,停循环时间5 min,术后9 h清醒,呼吸机时间25 h,ICU停留时间5 d,术后14 d康复出院。结论 TAVI术中瓣膜脱落且瓣膜支架存留于升主动脉导致无法阻断者可行短暂低温停循环取出,采用灵活的超滤、心肌保护等体外循环技术,做好各种应对方案有利于手术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eno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VA-MUF)应用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改良超滤(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h(T4)、术后12h(T5)、术后24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 结果 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 vs.(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 vs.(-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 vs.(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 vs.(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