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10例A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着重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0%(2/10),均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未发现有室间隔残余分流,7例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术前比较有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0±8.2)mm vs.(48.0±8.3)mm,t=1.6262,P=0.121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vs.50%±6.2%,t=0.4682,P=0.6452)。结论外科手术是AMI后室间隔穿孔的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能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旁路流量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surgery,OPCAB)时移植旁路的早期通畅性。方法施行OPCAB患者175例,在术中用血流测量仪测量移植旁路流量并分析血流波形。结果左乳内动脉均移植到左前降支,血流量为(33±18)ml/min,左前降支流量在近端狭窄等于或超过90%病人高于近端狭窄小于90%病人;大隐静脉旁路组平均血流量为(46±20)ml/min。本组中发现7条血管旁路流量低,经综合分析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流量改善。结论移植旁路血流量与靶血管的病变程度有关。低流量时要根据血流波形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决定是否需重新吻合,防止移植旁路的早期堵塞。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期间目标导向灌注策略(GDP)的实施对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88例IE患者,依据CPB管理策略的不同分为GDP组(A组,n=46)和依据CPB常规及灌注师经验管理的传统组(B组,n=...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内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988年1月至2007年4月,我院281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死亡9例(3.2%),其中6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不能控制,3例因严重低心排综合症引发多器官衰竭.术后主要并发征包括:低心排综合征2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6例,上消化道出血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经精心治疗,本组272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率很高,而尽早确诊,适时手术和内外科综合治疗则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转酪氨酸激酶C(Trk C)基因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采用阻断降主动脉的方法构建脊髓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1)单纯阻断组,只进行单纯阻断降主动脉;(2)NSCs移植组,阻断降主动脉术后1 d进行单纯NSCs移植;(3)Trk C-NSCs移植组,阻断降主动脉术后1 d进行转Trk C基因NSCs移植。每组于移植术后24 h、48 h、72 h、1周、2周分别处死3只大鼠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收集尾静脉血进行ELISA检测HSP70浓度。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90只Wistar大鼠全部存活。术后5个时间点中,3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形态在术后1周时差异最为明显。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单纯阻断组和NSCs移植组相比,Trk C-NSCs移植组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形态最接近正常,凋亡细胞最少。3组大鼠移植术后HSP70水平均升高,于术后72 h达到峰值,Trk C-NSCs移植组各时间点的HSP70水平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转Trk C基因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替代受损神经细胞,以及促进HSP70的释放而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6.
127.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 h心包纵隔引流量>2 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 mL/(kg·h)[2.31~10.3 mL/(kg·h)]降至0.85 mL/(kg·h)[0.45~2.53 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8.
陈星权;麦明杰;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广东医学》2011,32(11)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12 ~ 71岁 。合并瓣膜病1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纯心肌桥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不停跳下完成行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0例。其余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结果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均获成功,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患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高( 52.5%±4.3 %和65.9 %±5.5 %,t=6.9204 ,P= 0.0000),室壁运动改善有3例。 结论 目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对于心肌桥收缩期狭窄 >50%的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9.
摘要:目的对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发病特点、外科治疗策略及
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28人,年
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1.8±0.7)岁。患者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Wheat术,其余全部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同时行主
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合并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三尖瓣Devega环缩术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主动脉-左室隧道
修补术1 例,左房血栓取出术1 例,射频消融术1 例。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 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78~217 min,平均
(131.9±6.0)min;阻断时间56~158 min,平均(88.2±4.8)min。ICU时间为(23.0~647.4)h,平均(97.9±10.5)h。术后并发症包括
5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出血行再次开胸止血术;术后伤口清创4例;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术后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52.6±1.7) mm vs (43.2±1.0) mm, P=0.001],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62.2±2.5) vs
(65.5±1.3), P=0.257]。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风险因素评估、围术期的早期干预、手术策略制定上考虑患者耐受程
度、预防手术并发症对降低手术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将中老年二叶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降低到
与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相似或者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28人,年
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1.8±0.7)岁。患者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Wheat术,其余全部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同时行主
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合并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三尖瓣Devega环缩术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主动脉-左室隧道
修补术1 例,左房血栓取出术1 例,射频消融术1 例。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 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78~217 min,平均
(131.9±6.0)min;阻断时间56~158 min,平均(88.2±4.8)min。ICU时间为(23.0~647.4)h,平均(97.9±10.5)h。术后并发症包括
5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出血行再次开胸止血术;术后伤口清创4例;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术后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52.6±1.7) mm vs (43.2±1.0) mm, P=0.001],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62.2±2.5) vs
(65.5±1.3), P=0.257]。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风险因素评估、围术期的早期干预、手术策略制定上考虑患者耐受程
度、预防手术并发症对降低手术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将中老年二叶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降低到
与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相似或者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Bentall(升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84~226min.平均(160.4±30.3)min,心肌阻断时间58~172 min,平均(117.6±24.6)min,1例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24 min。手术顺利,术后4h内全部清醒,无手术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变部位常影响体外循环的正常进行,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