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作为优化检验科室管理模式的一种方法,不仪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是检验科室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发展的需要[1].但在不少基层医院检验科,由于医院管理者对检验科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实验室依然靠手写和登记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口腔疾病已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特別是牙周病,龋齿已被WHO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病之一。目前有关现役军人的口腔健康情况报道甚少,为指导部队卫生工作,我们对某部现役军人进行了口腔卫生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phosphatase,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in-70,HSP-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23例)和正常晶状体(7例)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全部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全部为阴性表达,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4.67,P <0.01)。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5-Fu在30例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门诊进行翼状胬肉手术的患者,在切除翼状胬肉后局部加用5-Fu。结果 30例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5-Fu对于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um,IPE)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的效果。方法:采用酶-机械分离-酶消化法获取高纯度、高活力的IPE细胞用于移植,采用外路法将IPE细胞悬液移植入视网膜下腔。结果:IPE移植术后患者眼底移植区色素沉着减少,未见渗出,出血,视网膜平,视力入院时的0.15,术后2wk提高至0.2。多焦ERG显示移植区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上升。结论: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有望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疾病治疗的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轴位改良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仰卧前后位,将球管向头侧倾斜30°角~40°角,对准患侧锁骨中点进行投照点片。结果:15例锁骨骨折伤患,采用常规后前位投照,仅3例明显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和/或向后成角X线征;1例小儿未被发现骨折;其余11例骨折伤患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而采用改良轴位投照,原诊对位对线良好的11例患者,7例出现明显前后移位和/或成角的X线征;1例原未见骨折的小儿伤患,显示青枝骨折X线征。结论:锁骨骨折投照中,常规后前位投照不能全面反映骨折情况,应用锁骨轴位改良投照技术,能够较明确反映锁骨骨折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提高锁骨骨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检测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中因子Ⅶ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的因子Ⅶ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PCR产物反向测序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先证者FⅦ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6内含子分别存在R152Q和IVS6+1G→T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这2个突变是双重杂合子型,前者遗传自父亲,后者遗传自母亲。1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R152Q错义突变。结论FⅦ基因第6外显子R152Q错义突变和第6内含子供体剪接位点IVS6+1G→T突变可能是先证者因子Ⅶ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单侧眼球突出是一个病因复杂、诊断较为困难的临床征象。现将我院15年来收治住院的110例单侧眼球突出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分析 (一)单侧眼球突出的病因:110例单眼突出症中肿瘤62例,炎症26例,寄生虫病13例,内分泌病2例,其它7例,可见肿瘤最多,其中良性47例,恶性15例,为单侧眼球突出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外文献报告相近。其次为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家系进行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先天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理。方法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先证者的FⅤ基因全部25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PCR产物反向测序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随机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先证者FⅤ基因存在两种突变,分别是第11外显子区的A1763C错义突变和位于第16内含子3′端剪接位点的G-T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是双杂合子型,前者遗传自父亲,后者遗传自母亲。1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A1763C错义突变。结论第11外显子A1763C错义突变和第16内含子3′端的剪接位点突变使先证者呈现双重杂合子型,可能是先证者FⅤ先天性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