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01/2018-12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再次下降并确诊为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52例52眼。根据黄斑水肿OCT分型,将发生弥漫性黄斑水肿者18眼纳入DRT组,发生黄斑囊样水肿者20眼纳入CME组,发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14眼纳入SRD组,均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记录药物注射次数。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无明显差异,但DRT组黄斑水肿发病时间明显短于CME组和SRD组(P<0.05)。治疗后1mo,三组患者BCVA和CMT均明显好转,且治疗后3mo起,三组患者BCVA和CMT继续好转并逐渐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6、12mo,DRT组和CME组患者BCVA和CMT均好于SRD组(P<0.05),但DRT组与CM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药物注射次数分别为3.2±0.9、2.9±0.8、4.1±1.1次,SRD组注射次数明显多于DRT组和CME组(均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应早期干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生成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不断分裂、增生[1].p21是细胞周期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能够广泛结合并抑制各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赣性激酶(CDK)复合物的磷酸化活性,主要参与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调控,使细胞阻滞于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生[2].有研究发现,p21在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中处于低表达[3].为探讨p21在R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我们观察了p21和CDK2在氧诱导RNV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p21 (rAd-p21)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rAd-p21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并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及蛋白在RF/6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对RF/6A细胞周期的影响;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p21基因对RF/6A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rAd-p21转染组p2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0.76±6.66)%、(67.45±11.61)%、(41.55±8.99)%;rAd-p21转染组RF/6A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84,P=0.000)。体外成管实验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每一视野下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8.25±3.19)、(3.86±1.21)、(7.62±2.69)个;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P=0.004)。结论 rAd-p21可成功转染RF/6A细胞并稳定表达p21 mRNA及蛋白,并可显著抑制其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价折叠顶压球囊(foldable capsule buckle,FCB)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手术可操作性。方法:裂孔位置距角膜缘后≥15mm的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院行FCB植入术治疗裂孔位置距角膜缘后≥15 mm的10例RRD患者(10眼)。应用眼部B型超声、眼底照相评价手术效果。根据术后有无FCB是否暴露、复视情况、排斥反应、眼球运动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随访6个月~2年。10例RRD患者在术后通过眼部B超、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视网膜均复位。1例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视力提高。9例患者术后出现复视,术后1~3个月复视消失,1例在术后4个月仍存在复视,行FCB取出,术后视网膜未出现再脱离,复视症状消失。结论:初步研究可确定FCB植入治疗裂孔位置比较靠后(距角膜缘后≥15 mm)且传统巩膜扣带术操作难度大的孔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