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为高效低毒的核素类制剂,该制剂目前尚未列于类风湿关节炎(RA)规范治疗指南,但仍被风湿科医师尝试用于治疗RA,并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风湿科医师的关注。近期加拿大有关药物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的国际资料显示,加拿大卫生部门共收到27份怀疑与二膦酸盐类药物有关的眼病和视觉障碍报告。我科在尝试用^99Tc-MDP治疗RA32例中出现2例眼部不良反应,主要反映在巩膜炎和视觉障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对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23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所有病例均符合ARA(1987)RA诊断标准,并处于疾病反复发作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34.6岁。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和过敏体质、试验前3周已接受免疫抑制剂、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所有病例联合给予TGP1.8g/d,分3次口服;MTX每周1次口服10mg,4周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握力、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项指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3,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4.
肾动脉造影和栓塞在肾癌术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自1991年10月-1995年5月58例肾癌先后行肾动脉造影栓塞和手术除的结果,分析显示:肾癌常见和特异性高的造影征象为肿瘤血管和肾内血管移位侵蚀中断以及肿瘤染色;造影对肾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0%。其中Ⅰ期75%,Ⅱ期92%,Ⅲ期73%;用改进的明绞海绵和自制的白芨粉粒行肾动脉丛塞,可使肾癌手术出血少,易分离,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肾癌切除率。  相似文献   
85.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椎体病变引起的压缩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 30例共 4 6个椎体行PVP ,其中骨质疏松 2 0例 ,血管瘤 1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转移瘤 8例。年龄 31~ 98岁 ,平均 5 8岁。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 ,影像增强器向矢状面足侧成角 10°~ 15° ,椎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 ,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椎体的中外 1/ 3处 ,将穿刺针、X线管、椎弓根成一直线进针 ,穿刺成功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 MA ,骨水泥 )按粉液比 3∶2 (g/ml)混合成糊状 ,在透视下用 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椎体。如骨水泥弥散不良再行对侧穿刺。术后当天、7天、1个月、3个月CT检查注射椎体 ,随访病情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了PVP ,单侧穿刺 32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2 4个 ) ,双侧穿刺 14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6个 )。单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2 .5ml,腰椎 3.7ml;双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3.2ml,腰椎 4 .7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 ,同单双侧穿刺无关。 2 1例良性病例疼痛完全缓解 (CR) 14例 ,部分缓解 (PR) 7例 ;9例恶性病例中PR 7例 ,2例无效(NR) ;随访 6个月良性病例止痛效果良好 ,恶性病例 3个月后止痛效果下降。CT、X线随访骨水泥术后形态无变化 ,未见椎体  相似文献   
86.
采用合适的递送载体及恰当的途径将基因安全高效地转入靶细胞内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1].白芨提取物制备的白芨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其悬浮性、分散性及生物相容性好[2-4].  相似文献   
87.
中药白芨的新用途——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寻理想的血管栓塞剂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作者研制出中药中芨栓塞剂,于1991年10月~1995年1月,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56例,同时设立50例明胶海绵栓塞的对照组。随访10个月~48个月,结果显示:白芨粉粒具有强大的永久性、中心性血管栓塞作用,侧支循环形成少、时间晚;治疗间隔时间长,平均为7个月;肿块坏死缩小显著,AFP下降明显;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9%、44.9%、33.6%,平均生存期19.8个月。所有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分析了白芨栓塞作用的机理和特点,认为白芨粉粒是一种较理想的肝癌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88.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7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行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获得成功。本文探讨了直接和间接门脉造影、肝静脉造影和方法和作用及应用不同的减影程序和角度投照方法是清晰显示靶血管解剖形态,获取定位图像的关键,并对各种门脉定位方法的价值进行了评价,认为间接门脉造影结合体外超声导引是门脉定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索合适的门脉局部给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途径。方法 采用四氧化碳 (CCl4 )诱发的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将哌唑嗪分别从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输注和脾直接穿刺给药 ,比较4种途径给药后门脉压 (PVP)、下腔静脉压 (ICVP)、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的变化情况。结果 哌唑嗪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PVP平均下降 18.6 %、18.6 %和 14.8% ,三者无明显差别 ,明显高于下腔静脉注入 ,后者平均下降 10 .3% ,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MAP下降分别为 :12 .4%、14.5 %和 18.9% ,明显低于下腔静脉注入 ,后者使MAP下降 2 4.1%。 4种途径对心率的影响无差别。结论 哌唑嗪经肝动脉和脾脏注入同样具有经门脉注入治疗门脉高压的优点 ,即降门脉压作用强 ,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肝动脉植泵注入扩血管性降门脉压药物是临床上可采用的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DSA特征性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DSA特征性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问题;材料与方法,15例症状性肾AML,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经B超和/或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5例,全部病例接受DSA检查,并用自制的中药白芨粉粒作血管栓塞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7例,另外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15例均被DSA诊断为肾AML。其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内中小动脉葡萄串联假性动瘤形成(14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