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0日至2019年10月10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资料:肺泡灌洗液mNGS、传统培养及病原核酸荧光定量qPCR等情况.结果 60例患儿入组.mNGS:(1)类别:以病毒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pLXSN- Fer1 真核表达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进一步在细胞中表达及DNA免疫作准备。方法 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编码卵黄铁蛋白(yolk ferritin,Ferl) 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pLXSN 逆转录病毒载体,然后经氨苄LB培养基筛选,酶切、PCR鉴定。结果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出特异的卵黄铁蛋白的基因片段,克隆成功pLXSN- Fer1 重组逆转录病毒。结论 构建成功pLXSN- Fer1 重组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23.
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法发现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血吸虫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了解血吸虫这种复杂的多细胞生物 ,以促进抗血吸虫疫苗的研制 ,寻找新的杀虫药物以及研究血吸虫与宿主的关系。表达序列标签法 (EST)是一种快速筛选生物新基因的常用方法。本文运用这种技术对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成虫 c DNA文库进行随机挑选 ,提取噬菌体 DNA作模板 ,进行 PCR反应 ,将产物大于 50 0 bp c DNA插入片段测序 ,得到1 1 5个表达序列标签 (EST) ,其中有 75个新基因 ,并得到一些有重要功能 c DNA的克隆。材料和方法1 材料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成虫 c DNA文库由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SjYolFer)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YolFer,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RNA斑点杂交显示转录差异,然后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pLXSN.转染重组体到Hela细胞中进行表达,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产物大小约600 bp左右,与雌虫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强于雄虫.获得重组质粒pLYolFer,特异性表达产物约为21 ku,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及小鼠血清识别.结论为进一步免疫原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BP)在小儿危重症治疗中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防治方法。 方法2004-03—2006-03,对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科中心监护室(PICU)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监控与防治。 结果(1)对16例入选患儿进行了BP治疗,共32次。存活12例,死亡4例,治疗过程中死亡和治疗后24h内死亡分别为1例和3例。(2)BP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如体温、心率、呼吸、WBC计数、ESR、CRP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0.001)。(3)在32次BP治疗术中出现各类并发症28次。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血压明显下降、不稳、休克或高血压共10次,其他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不止、血肿或全身出血,低温,肺氧合功能明显恶化,肺出血;意外事件发生6次,包括滤器堵塞、血浆分离器漏血等。(4)BP治疗术中也有酸碱平衡失调、血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经过床边监护和相应治疗大部分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得以纠治。 结论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时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全程监控可保障治疗安全并可及时纠治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BP)在小儿危重症治疗中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防治方法。方法2004-03—2006-03,对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科中心监护室(PICU)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监控与防治。结果(1)对16例入选患儿进行了BP治疗,共32次。存活12例,死亡4例,治疗过程中死亡和治疗后24h内死亡分别为1例和3例。(2)BP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如体温、心率、呼吸、WBC计数、ESR、CRP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0.001)。(3)在32次BP治疗术中出现各类并发症28次。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血压明显下降、不稳、休克或高血压共10次,其他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不止、血肿或全身出血,低温,肺氧合功能明显恶化,肺出血;意外事件发生6次,包括滤器堵塞、血浆分离器漏血等。(4)BP治疗术中也有酸碱平衡失调、血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经过床边监护和相应治疗大部分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得以纠治。结论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时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全程监控可保障治疗安全并可及时纠治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行左侧开胸结扎术;1例右室发育不良合并PDA、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儿行中央分流术;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3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成型术;9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中,8例做了Switch手术,其中合并VSD的2例同时做了VSD修补术;1例TGA/IVS PDA行肺动脉banding+中央分流术,7 d后作了SWITCH手术;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纠治;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肺动脉闭锁1例行右室流出道疏通,佰仁思带单瓣牛心包片重建右室流出道;重症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发育不良先行中央分流术,3 d后低氧无法缓解,行右室流出道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扩大术.结果 早期(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晚期死亡2例:1例为心上型TAPVC,术后因膈肌麻痹、乳糜胸、营养不良衰竭死亡,1例为IAA、VSD、PDA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患儿,术后因持续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6例术后痊愈出院.出院时1例VSD患儿术后膈肌折叠有气促,二氧化碳轻度潴留;2例SWITCH患儿术后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快;1例右室发育不良、PDA、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央分流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重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重度法洛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残余肺动脉轻-中度狭窄3例;VSD合并主动脉畸形术后主动脉仍有轻度狭窄.结论 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适当把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低心排、肺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是降低手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我院心脏中心小儿主动脉缩窄的治疗、监护经验.方法 先天性主动脉阻塞性疾病患儿29例,包括主动脉缩窄28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主动脉双弓1例,单纯性主动脉缩窄3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23例.年龄15 d~6岁,5 kg以下患儿占40%.单纯主动脉阻塞采用侧开胸左后外侧第4肋间进胸,游离主动脉弓降部,结扎切断动脉导管,切除缩窄段,行端端吻合;对合并心内畸形和其他血管畸形的主动脉狭窄的患儿实施Ⅰ期手术,同时矫治心内畸形与血管畸形.结果 本组患儿29例,手术当日上下肢血压收缩压方面,下肢大于上肢者占68%,一致者(<5mm Hg)占21%,下肢小于上肢者占11%.1例因撤机困难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 单纯主动脉阻塞性疾病或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Ⅰ期根治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9.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编码基因CDNA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S.j)新基因。【方法】应用免疫学方法筛选S.j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表达序列标签(EST)同源性检索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获得的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获得了一个含1061bp外源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其cDNA序列含有一个840bp的阅读框,编码279个氨基酸,属精氨酸酶家族,与国际蛋白质库中的酵母、蛙、人和大鼠精氨酸酶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44%,50%,51%,53%和54%。【结论】获得了编码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全长cDNA,为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DNA免疫在两种处理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免疫小鼠分两大组进行实验Ⅰ组小鼠有预感染,实验Ⅱ组小鼠没有预感染.将构建的携带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LXSN-Fer1经左后腿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5周以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设空载质粒免疫组为对照组.[结果]免疫小鼠后在实验Ⅰ组主要诱生IgG1和IgG3,在实验Ⅱ组主要诱生IgG2a和IgG2b;实验组产生较高水平的IgA和IFN-γ应答.pLXSN-Fer1免疫小鼠获得一定程度的减虫率(26.47%,34.08%)和减卵率(40.02%,36.83%).[结论]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在两种不同处理小鼠均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疫苗候选分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