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物工程的适宜条件.方法:以NIH-3T3细胞作为滋养层,以热溶素分离表皮与真皮,将表皮应用4组不同质量浓度的胰蛋白酶(T)和EDTA(E)的消化液(A组:0.5 g/L T加0.2 g/L E,B组:2.5 g/L T加0.2 g/L E,C组:0.5 g/L T加1 g/L E,D组:2.5 g/L T加1 g/L E)消化为单个细胞.表皮细胞接种于含8种成分的DMEM-F12的完全培养液中.记录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扩增倍数以及融合时间.结果: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扩增倍数分别是:A组为(10.00±0.09)%和(500.00±9.63)倍,B组为(7.00±0.12)%和(350.00±6.16)倍,C组为(17.00±0.18)%和(850.00±8.83)倍,D组为(14.00±0.19)%和(700.00±9.55)倍,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表皮细胞的融合时间:A组为第(10.00±0.82)天,B组为第(10.00±0.82)天,C组为第(11.50±1.29)天,D组为第(12.00±2.45)天.4组的接种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与融合时间无关.结论:同一质量浓度的EDTA作用下,0.5 g/L胰蛋白酶组比2.5 g/L胰蛋白酶组更有利于表皮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融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含有野生型 DNA聚合酶β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VR1012-polβ.方法:提取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VR1012,重组子以小量质粒提取后酶切、PCR、测序鉴定.结果:插入片段与GenBank报道一致,并且插入方向正确.结论:重组野生型DNA聚合酶β表达载体VR1012-polβ的构建成功,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试验条件;鉴定探针灵敏度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8-Br-cAMP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增变基因表型变动的影响。方法:将Eca-109细胞分为4组:①8-Br-cAMP组(Br组);②槲皮素组(Q组);③(Br+Q)组;④不加药物的对照组(C)。同时培养48 h,对以上4组细胞制备细胞滴片及硝酸纤维素膜(NCM)滴膜2种标本,分别进行Bcl-2、Bax、XRCC1、MRP和POLB的免疫组化和免疫斑点印迹实验,并以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细胞凋亡率,C组为4%,(Br+Q)组为70%,Br组为42%,Q组为35%,(Br+Q)组>Br组或Q组>C组,(P<0.001)。Br、Q及(Br+Q)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IR及XRCC1-IR皆低于C组(P<0.001),而Bax-IR则高于C组(P<0.001);Br组:Q组或Br组:(Br+Q)组(P>0.05)。Bcl-2-IR与XRCC1-IR呈显著正相关,与Bax-IR和Bax-IR与XRCC1皆呈显著负相关。C组的MRP-IR、POLB-IR强于Br组、Q组或(Br+Q)组(P<0.01。)TLC扫描OD值:C组MRP-IR高于Br、Q或(Br+Q)组约3倍;POLB-IR高于Br、Q或(Br+Q)组约2倍;MRP与POLB呈显著正相关r=0.9838(P<0.01)。结论:Br与Q联合用药或单独用药皆可下调Bcl-2,XRCC1,MRP与POLB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提示Br与Q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皆可下调Eca-109细胞的增变基因表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和烟酰胺对原代培养人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取正常人手术切除的包皮,应用热溶素分离表皮与真皮,以胰蛋白酶及EDTA分离表皮细胞为单个细胞。以NIH-3T3作为饲养细胞,单个表皮细胞培养于表皮完全培养基内。将培养的人表皮细胞等分为三份;一份加维生素C,一份加烟酰胺,另一份为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斑点印迹阵列技术检测C-myc、细胞周期蛋白D1、丝聚合蛋白及内披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集落数不同,维生素C组 > 对照组 > 烟酰胺组,维生素C组的集落形态与对照组近似,而与烟酰胺组差异较大。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C-myc、细胞周期蛋白D1、丝聚合蛋白及内披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 值均 < 0.05);烟酰胺组丝聚合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1),内披蛋白表达变动不明显(P > 0.05),而C-myc表达下调(P < 0.05)。结论 维生素C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烟酰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增殖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 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检测NF-κB、HSP-70、Bcl-2、Bax及 Caspase-3 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建立金银花大、小剂量灌胃的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浆抗氧化酶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金银花对RBL细胞的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中,前保护(先加金银花,后加H2O2)高于后保护(先加H2O2,后加金银花)的效应;下调NF-κB和HSP-70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且前保护组凋亡率低于后保护组;同时也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金银花灌胃1~2 h后,大鼠血浆中T-AOC、GSH-Px、GSH、SOD含量较灌胃前显著增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金银花可通过上调体
内抗氧化酶体系并下调NF-kB信号传导途径呈现抗氧化、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槲皮素对小鼠体内和体外H2O2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抗氧化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NIH-3T3细胞分为4组,槲皮素前保护组(Qb):槲皮素后保护组(Qa):H2O2组 (H2O2)和对照组(C)。 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T-AOC、SOD、GSH-Px、GSH、MDA、NOS和NO2-/NO3-的水平;MTT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生存率;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的cyclin D1、PTEN、NF-kB、HSP-70、Bcl-2、Bax、 及caspase-3的表达。另将20只Wistar大鼠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槲皮素灌胃前、后1、2及24h血浆内T-AOC、SOD、GSH-Px、GSH、MDA、NOS和NO2-/NO3-的水平。结果H2O2组细胞凋亡率增高,cyclin D1、PTEN及Bcl-2的表达下调;Bax、HSP-70、NF-kB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T-AOC,SOD,GSH-Px及GSH水平降低,NOS、NO2-/NO3-及MDA增高。动物灌胃后1h/2h血浆中T-AOC、SOD、GSH-Px、GSH,NOS及NO2-/NO3-的水平增高,MDA降低;24h后基本恢复。结论 槲皮素在体内外皆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体系发挥抗氧化作用,其效应依据H2O2处理与否和处理前/后等细胞的异质性而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人胎儿胸腺内CD8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及定位与胎儿发育的关系. 方法自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流产死亡的胎儿12例,其中,小于4个月的4例列为早期,5个月的8例列为晚期.早晚期标本各分为两等份,一份制备冷冻切片进行HE染色、α-醋酸萘酯酶(ANAE)组织化学染色、CD80及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份以Trizol提取蛋白后进行CD80的免疫印迹和CEA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 结果 早期胎儿胸腺髓质发育差,晚期胎儿胸腺CD80阳性网状上皮细胞可分为6型:Ⅰ型扁平细胞分布于被膜内面和小梁表面;Ⅱ型呈小星形分布于皮质内;Ⅲ型及Ⅳ型呈扁平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Ⅴ型呈大星形状,突起多而细长相连成网状;Ⅵ型位于哈氏小体.在胎儿胸腺髓质网孔处可见ANAE点型(CD+CD8-)和散粒型(CD4-CD8+)细胞各呈丛状分布.早期组CEA阳性分布于髓质上皮细胞和哈氏小体,晚期组CEA阳性更集中于哈氏小体.CD80的免疫印迹和CEA的ELISA检测皆显示晚期组表达高于早期组.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人胎儿胸腺内CD80和CEA的表达及定位与胎儿胸腺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同一细胞非放射性双原位杂交信号显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同一细胞内双原位杂交信号的显示技术。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加生物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探针或生物素标记的wtp53探针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同时进行原位杂交后,以anti-Dig-AP孵育,以AP-Red为底物显色,杂交信号呈桔红色或桔黄色细颗粒。继之以SA-AP孵育后以NBT/BCIP底物显色,杂交信号呈蓝紫色颗粒。结果:在同一细胞内可见桔黄色和蓝紫色颗粒双杂交信号。结论:应用非放射性双杂交信号的原位杂交技术可观察单个细胞内2种基因共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