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6篇 |
预防医学 | 101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调查了解地下医院内环境微小气候及微生物状况,为地下医院的科学管理及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撞击法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厌氧菌数,采用棉拭子法测定物体表面真菌数。结果:空气中细菌总数平均为3195cfu/m^3;真菌平均数为18046cfu/m^3;厌氧菌数平均为6.6cfu/皿;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平均分别为27840cfu/cm^2及104960cfu/cm^2。结论:地下医院内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真菌污染尤为突出;厌氧菌增多对进驻伤病员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2.
地下工事真菌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地下工事真菌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对多条地下工事空气采样,进行菌株鉴定。结果:3种类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数,沉降法检测平均2936~7253cfu/m^3,高于对照组(P〈0.01)。半密闭和通风式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数,撞击法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半密闭式地下工事真菌数最高,撞击法检测通道及房间分别为6818cfu/m^3和11290cfu/m^3,沉降法检测通道及房间分别为4129cfu/m^3和7253cfu/m^3,且两种方法房间真菌数均明显高于通道(P〈0.01)。鉴定2845株菌株,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优势菌,占60.6%。73株黄曲霉菌中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2.3%。结论:真菌气溶胶来源主要为外界进入及内部大量腐殖质存在,形成真菌污染源,对人体健康及储存物资有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短期进驻坑道内半密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特殊情况下进驻坑道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华北某地军事坑道内,以工兵连队男性军人为试验对象,每日3餐各30min在坑道外就餐,其余时间均在关闭的试验房间内。按试验前、中、后3次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5项免疫指标。结果IgG、IgA、IgM、补体G、补体C4、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触珠蛋白和转铁蛋白,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8^+,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降低(P〈0.05),CD;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CD16^+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增高(P〈0.05);B细胞CD19^+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进驻坑道内半密闭环境,人体免疫系统可发生代偿性变化,但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卫生坑道工作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生坑道环境卫生状况,为特殊情况下人员进驻后做好防潮保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气温和气湿检测采用HT-2126型数字显示温湿度计,风速采用EYⅡB型便携式数字风速表,O2和CO2采用CYES-11型气体测定仪,CO、NO、NO2和SO2采用2000系列有害气体监测报警仪。空气细菌总数和真菌数用沉降法检测。[结果]卫生坑道内平均气温9.45℃:,平均气湿33.9%,风速为0m/s。气体成分检测结果均属正常。细菌总数为(3700±1016.3)cfu/m3,真菌数(4400±1060.6)cfu/m3,链球菌数(97±76.3)cfu/m3,厌氧菌(550±314.3)cfu/m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总数、真菌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链球菌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卫生坑道收治的主要是伤病员,机体免疫力普遍较低,在其特殊环境下应做好防潮保暖及健全严格的消毒制度,以预防和控制因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备用地下医院真菌污染状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检测不同部位空气真菌数,用棉拭子法检测物体表面真菌数。[结果]不同部位空气污染程度相差悬殊,主通道为11625±741.1 cfu/m3,内科病区13525±1279.0 cfu/m3,外科病区14975±1059.5 cfu/m3,综合病区21600±1897.4 cfu/m3,综合病区盲端38 400 ±4 698.9 cfu/m3,院部12 300±1373.6 cfu/m3,伙房13900±1080.1 cfu/m3。木质床架和床垫最高,分别为27840±4760 cfu/cm2和104960±13840 cfu/cm2。[结论]木质床架和床垫成为地下医院真菌的主要污染源。大量繁殖的真菌孢子成熟后自行脱落而释放于空气中,通过飘散作用引起真菌污染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6.
坑道空气二氧化氯消毒及降解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活化后二氧化氯(ClO2)作为空气消毒剂,观察其在坑道中的降解情况,为人员进入消毒后现场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ClO2空气监测仪监测ClO2浓度;用撞击法检测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结果ClO2从10 mg/m3降至0.8 mg/m3,降解时间为81 min;降至0.3 mg/m3,降解时间为96 min;降至0 mg/m3,降解时间为2 h。10 mg/m3消毒剂量作用30 min,细菌总数及真菌数消亡率分别为94.6%及92.1%。结论ClO2以1 000 mg/L浓度,10 ml/m3对坑道空气喷雾消毒,作用30 min杀菌效果最好。消毒后81 min ClO2浓度降至0.8 mg/m3,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每次进入消毒现场不得超过15 min。消毒后96 min降至0.3 mg/m3,为容许接触水平的卫生标准,人员可以进入消毒现场,不影响健康。消毒后2 h降至0 mg/m3,此时进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7.
卫生坑道的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坑道是战时或特殊情况下救治伤病员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伤病员及卫生人员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启用卫生坑道时做好预防感染工作,我们对其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坑道空气真菌毒素检测及对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坑道空气真菌及其毒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条半密闭坑道,用撞击法检测空气真菌数,同时检测微小气候;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种鉴定;对黄曲霉菌用EC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结果:通道和房间的真菌数分别为5950cfu/m^3及9500cfu/m^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房间明显高于通道(P〈0.01)。两批共检测73株黄曲霉菌,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2.3%。结论:坑道空气真菌污染严重,对储备物资容易造成污染或霉变。这些真菌不但能侵入机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有的能产生毒素,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进人体内而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109.
坑道工事是战时用以屯放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的重要场所。战时要保证人员饮用,特别是在高山缺水地区,坑道内水库储备水应符合卫生标准。多年来我们从战备需要出发,进行了北方部队坑道储水的卫生保障研究。1 储水水源的选择水库灌水前,应对水源进行物理、化学、毒理及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灌入水库。在选择水源时,应优先选用当地自来水、深井水或山泉水。无上述水源时,也可选用无污染的浅井水、小河水、山溪水等,附近不得有粪便等污染物源。取河水时不得取沿岸水,应搭跳板取河当中的水。水源在灌入水库时,应对水源、水库空间及内壁、运水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水库灌满后应测量并标记水位,计算储水量,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普通房间及全密闭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房间进行ClO2喷雾消毒;用撞击法检测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ClO2空气监测仪监测房间空气中ClO2浓度.[结果]ClO2以1000mg/L浓度10ml/m3量对空气喷雾消毒,作用30min的杀菌效果最好.普通房间及全密闭房间,空气中ClO2浓度从10mg/m3的初始消毒剂量下降至0.3mg/m3的安全剂量,所需时间分别为2h 25min及10h 39min.[结论]房间内部密闭性能好,墙壁使用不易吸水的材料,ClO2下降速度慢.房间类型不同,消毒时可适当调节消毒剂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