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6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587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858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5篇
外科学   290篇
综合类   1503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576篇
  11篇
中国医学   572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肖雅丽  蔡查清  杨七英  刘小红 《广东医学》2001,22(12):1148-1148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我院从1996年始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6年1月至2000年 12月,我院共施行剖宫产 1532例。术中出血≥1000ml者 34例,对其中 28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 26.7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17例。孕周33~42周,平均37周。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缩宫素收缩子宫。行子宫下段横切口23例,纵切口 5例。第1次剖宫产2…  相似文献   
82.
卵巢成熟畸胎瘤6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695例成熟畸胎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2000年间住院的卵巢成熟畸胎瘤病例,共695例,建立数据库后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卵巢成熟畸胎瘤是育龄期妇女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卵巢良性肿瘤的52.7%.平均年龄32.4±10.2,20~40岁之间的病例占总数的72.3%.绝经后占总例数的4.2%.平均孕次1.55次,平均产次0.67次.60.4%的患者是在妇科查体时发现的,4.6%患者自己发现腹部有包块存在,7.5%是在其它手术中无意之间发现的.47.5%的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33.4%的患者有腹痛的症状,8.2%患者有急腹症症状,4.2%患者有腹胀症状.其中合并妊娠者占10.3%.术前检查中,下腹平片的阳性率在63.3%,主要为钙化影(占其中的67.9%).术前B超检查提示的以混合性包块的表现居多(82.3%),其中65.8%在术前即可通过B超提示畸胎瘤的诊断.肿瘤标记物CA125升高者占19.6%,而αFP及βhCG阳性者罕见.腹腔镜手术在我院近年来的比例逐渐提高,与相对开腹手术而言,在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上均较开腹手术具有优势.肿瘤以单侧为多见,占85.8%,右侧略高于左侧(45.2%和40.6%),双侧者占14.2%.肿瘤平均最大径在7.2±3.4cm,单房占75.4%,多房占24.6%.手术中对另一侧卵巢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459例肉眼末发现异常表现者行剖探术,仅有1例(0.22%)有阳性发现.肿瘤的组成成份仍以毛发、油脂为常见,而神经、甲状腺、肠管为罕见成份.并发症以扭转最为常见(占7.5%),发生扭转的肿瘤平均最大径在10.2±4.5cm,较未发生扭转者大.扭转的概率随肿瘤的增大而增加,当肿瘤最大径在6cm以下时,发生扭转的机率小于4.4%,而在8cm以上时,扭转的发生的机率在10%以上.破裂、感染、恶性变均为罕见的并发症.本组中复发性肿瘤36例,其术后复发的时间平均为8.1年.随诊6年内的肿瘤复发情况提示6年内的累积复发率为5.4%;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复发率相当对于单侧肿瘤,行一侧肿瘤剔除术和一卵巢切除术术后复发率无差别双侧肿瘤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侧肿瘤(分别为25.8%和1.7%,P<0.001);多房肿瘤的复发率也高于单房肿瘤(13.7%和2.7%);对于单侧肿瘤,术后对侧卵巢肉眼末见异常者,未行剖探术和行剖探术术后的复发率和妊娠率无明显差别.结论①在卵巢成熟畸胎瘤的处理上腹腔镜手术要优于开腹手术;②如术中肉眼见对侧卵巢无异常时,可以考虑不行剖探术;③肿瘤最大径大于8cm时,发生扭转的机率将大为增加;④肿瘤复发与保守手术的方式关系不大,但是双侧的、多房的、含有骨质成份的肿瘤,其复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面中部复杂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28例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病人,用冠状切口行骨折直接复位,截骨复位和骨移植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开口度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本术式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善,骨折全部愈合,开口度明显改善,总疗效82.1%(23/28)。结论该方法能在直视下使骨折精确复位,坚固固定,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检测孕妇静脉血、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 IGF-Ⅰ、 IGFBP-3与胎儿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 DSL公司试剂盒。总计 81例孕妇,其中正常孕妇 38例,妊娠糖尿病孕妇 20例,正常妊娠分娩巨大儿孕妇 23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结果 正常组及巨大儿组孕妇静脉血 IGF-I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r=0.653, r=0.640,两组 P均  相似文献   
85.
86.
患者男,23岁,左眼被方木碰伤1小时于1994年4月7日急诊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1.0 ,左:眼前数指.右眼正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12.00~1.00点角膜缘穿孔伤约3.0mm,少许虹膜嵌顿,少量玻璃体脱出,前房积满新鲜血液,后部情况不清,眼压T_2o入院后立即行角膜缝合术,手术完成时发现前房内积血  相似文献   
87.
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与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随机分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100例和口服美多巴药物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肌电图(EMG)进行观测,头部穴取风池、悬厘、前项、悬颅等。结果:头部电针透穴疗法组有效率75.00%,优于对照组66.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氏痛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组(A组)43例,尿激酶1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续12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共12d;常规治疗组(B组)37例,硝酸甘油10mg溶于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共12d,复方丹参20ml溶于5%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共12d。观察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纤维蛋白原定量(FB)。结果两组UAP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62.2%(P<0.05),轻微出血发生率两组间及治疗前后BPC、ACT、F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9.
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期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息肉23例,参照1997年海口评定标准,对术后随访一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afety, firmness and convenience of the fascia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as a new fixation site for the vaginal fornix. Methods Between June 2007 and January 2008, detailed dissections and rel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regions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were performed on 10 Chinese female cadavers (3 unembalmed and 7 embalmed cadav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exposed and the pull-out strength sequentially tested using a digital push-pull force gauge. Results 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was firm and strong, with a thickness of 3 about mm. No major vessels or nerves were observed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greatest pullout strengths of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102±26),(64±15),(33±8)and(32±6)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fascia at 1 cm from anterior lateral ischial spine, free of major vessels and nerves, is safe and strong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site for suspension in vaginal prolap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