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834篇
预防医学   337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53篇
  2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大小兔耳腹侧240个创面,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大肠杆菌污染组、绿脓杆菌污染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与增生块发生等情况。结果:人为造成兔耳腹侧创面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出现率为66.7%;4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67±1.025)d、(19.283±1.091)d、(13.967±0.948)d、(16.233±0.981)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增生块出现率分别为64%、90%、75%及80%。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增生块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增生块出现率呈正相关(r=0.169,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兔耳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模型稳定,重复性强,可作为人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与防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可延长兔耳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块的出现率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比较福尔利和异丙酚分别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宫颈阻滞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微量泵注入 0.2%福尔利 0.15mg/kg,B组注入 0.2%异丙酚 1.5mg/kg。两组孕妇入睡后于宫颈口3、9点两处注射1.73%碳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和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B组入睡时、手术时的SBP、MAP以及入睡时的SPO2 值明显下降(P<0.01),入睡时的PECO2 值明显上升(P<0.05);A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孕妇入睡、唤醒、清醒、行走能力恢复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 30 min左右均能行走离院。结论 福尔利复合宫颈阻滞用于人工流产,在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方面优于异丙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3.
99mTc标记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乳腺癌显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癌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对肿瘤进行显像,可以探测只有癌基因激活、扩增和过度表达还没有形成实体的肿瘤组织,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是妇女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主要恶性肿瘤,如果能在肿瘤早期鉴别其癌基因的表达类型及临床分期,施行“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可提高乳腺癌治疗的效果。c-erbB2是乳腺癌原癌基因,与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4.
环氧化酶抑制剂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分别作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TT法观察其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作用后MDA-MB-231细胞中COX-2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型.COX-2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呈阳性,免疫组化发现细胞内c-erbB-2表达下降.结论: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erbB-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5.
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接受。但真正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的教学手段还需不懈努力。在普通医学院校亟待提高教师的电教素质和课件制作的质量,应充分发挥教师多媒体教学积极性,还要想方设法实现师生互动式的双向交流,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针刺至阴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至阴穴配合耳压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0例中显效31例,占52%;有效24例,占40%;无效5例,占8%;总有效率为92%。结论:针刺至阴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本文利用解剖M型(AMM)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AMM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5例初步诊断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二维及AMM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别定为无狭窄和轻、中、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统计分析RWMA与相关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提高,当狭窄〉90%或闭塞时,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结论AMM检测RWMA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判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8.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宣告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产生,是该时代的主要标志及研究内容之一。基于基因组学本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回答诸如: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表达量、表达时间,翻译后修饰及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问题卫。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用反义技术抑制癌基因mdr1对宫颈癌细胞(HeLa)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空白组、mdr1正义寡核苷酸组和脂质体组(仅加入等量的脂质体)为对照组以及mdr1反义寡核苷酸组,用RT-PCR检测宫颈癌细胞处理前后mdr1表达水平的变化。用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各实验组照射后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集落形成率,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dr1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mdr1癌基因的表达,经脂质体介导的mdr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的宫颈癌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其集落形成率较正义寡核苷酸组及单纯照射组明显下降,而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对照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dr1反义寡核苷酸通过抑制mdr1基因降低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抗性。其辐射增敏作用可能与mdr1反义寡核苷酸增加照射后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0.
本文采用warg氏720型电子计算机和电传球型打印机zeiss-oplon SMP-05型显微扫描分光光度计万能显微镜,对12例(7男5女)蒽醌类接触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DNA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Feulgen染色,每例测定分析50个细胞,接触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了600个细胞,其DNA含量分别为3.67±0.30和3.02±0.18,经统计处理,接触组与对照组DN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01).结果提示:在小剂量(0.07mg/M~3)接触条件下,蒽醌类不但不抑制DNA的合成,反而可刺激中性粒细胞,使其增殖活跃,导致DN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