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中医关于组方的论述,渊源于《内经》,在《素问》中即已提出了君、臣、倚、偶等组方形式。随着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对于中药药理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组方形式也逐渐增多。现就几种常见的组方形式,浅述于下,冀其能对临床处方用药有所裨益。一、按中医理论组方按中医理论组方,大致分为经方和时方。两者均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即以中医独特的理论为基础,根据八纲、六经、脏腑、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丙氧鸟苷(GCV)组、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5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放免法检测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GCV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3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而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AFP、MVD及VEGF表达强度又明显低于pcDNA3/TK/An-gio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后者(P〈0.05)。结论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23.
所谓温病热淤交结证,是指在温病病理演变过程中,热毒、血淤两种病理因素并存,两者相互搏结,彼此倚依,导致临床患者出现既有热毒炽盛之症,又见血行淤滞之候的一种病理状态。大量的温病学临床观测及相应的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疗效的事实证明:温病热淤交结证广泛、普遍地存在于一批温热类病种中,热淤交结证有它独持的病因、病机、证型系列、施治规范。兹就其临床研究近况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24.
25.
生物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植骨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为实验对象,体外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人工骨复合物,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加入经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MSCs为三联复合物进行联合培养;将自体髂骨和构建好的生物工程骨植入山羊腰椎横突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 8周触诊发现2组均无活动度。8周后摄X线片结果显示2组均已形成骨小梁。HE染色发现,基因增强工程骨在12周形成更加成熟的骨组织。生物力学测量显示2组移植骨在最大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MSCs-VEGF三联成骨复合物在成骨的速度和质量上接近生物自体移植骨,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13本大耳兔胆管电灼损伤致瘢痕狭窄模型,用于胆管瘢痕狭窄防治的研究.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分别施行假手术和电灼损伤胆管,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及生存率,术前及术后30d行肝功能检测,MRI影像学、大体形态学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胆管狭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30d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肝功能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和大体解剖均发现损伤处形成狭窄,狭窄以上胆管扩张,病理观察证实损伤处有纤维化增生改变.结论日本大耳兔胆管电灼损伤致瘢痕狭窄模型可用于胆管瘢痕狭窄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日的探讨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近4a来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二科收住的79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叶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左肝外叶切除术15例,左肝外叶切除加胆道切开术48例,肝叶切除加胆道探查术后胆肠吻合术1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经随访,72例治疗效果优良.结论左肝外叶切除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新型泪道栓子治疗重度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19例(35眼)干眼症,下泪点植入Smart Plug泪道栓子,治疗后1月进行复诊,记录术前、术后1月症状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显效30眼,占85.71%,有效5眼,占14.29%.结论 使用Smart Plug泪道栓子进行泪道栓塞术可以明显改善眼干燥症的临床症状,增加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5例肝内胆管癌病例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Snail表达与临床病例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Snail表达量(2.764 vs.0.914)与高表达率(48.6%vs.1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Snail表达与肿瘤分化(χ~2=4.231,P=0.040)、TNM分期(χ~2=6.631,P=0.010)、淋巴结转移(χ~2=4.134,P=0.042)、微血管侵犯(χ~2=10.197,P=0.001)以及复发(χ~2=4.610,P=0.032)有关,与Snail低表达患者比较,Snail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P=0.018)、术后累计复发率升高(P=0.03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Snail表达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Snail过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舌鳞癌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舌鳞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相对面积(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准确判断颈淋巴结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舌癌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的标本63例:对HE染色阴性的淋巴结,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检测微转移,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以LYVE—1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研究舌癌淋巴管生成参数——淋巴管密度(LVD)和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年龄、性别、T分类、病理分级、浸润方式)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舌癌实质内未见到LYVE—1^+的脉管结构,LYVE—1^+脉管多位于癌周,癌周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结论:舌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不宜作为术前评估淋巴结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