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带适宜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IG,转染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包装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于转染后24 h、第5代时检测GFP荧光表达率;检测第3代、第5代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的转录水平.结果 荧光检测显示SH-SY5Y细胞的转染效率接近100%,此表达效率可持续至转染后第5代;RT-PCR检测显示转染后第3代、第5代的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呈明显的高转录水平,未明显受冻存的影响.结论 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内长期稳定高表达具有可行性,可用PLIG-Gnaq-SH-SY5Y作为模型细胞深入研究Gnaq基因在神经细胞中扮演的角色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数字散斑法测试钢板螺钉的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的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 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的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的强度损失所引发的螺钉断裂。  相似文献   
34.
浅谈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剖学作为医学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既是其它医学基础课的基础,又是其他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我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自2000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上颈椎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60侧)成人头颈标本上观测该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结果(1)该入路上的主要结构是:①浅筋膜内的枕静脉和枕小神经;②浅层肌是胸锁乳突肌;③深层肌包括第一层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第二层肌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第三层肌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2)寰椎横突、头下斜肌、枕大神经和C2颈脊神经前支为该入路的标志性结构.(3)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点至齿突根部中点间距为(17.67±1.98)mm;椎动脉C1、C2间段至寰椎下关节面内面间距为(15.57±1.79)mm;(4)一些标本的椎动脉第三段与寰椎后弓之间有的静脉丛呈窦状,后纵韧带与C2椎弓根的骨膜等结构参与构成椎纵窦.结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容易显露枢椎齿突,能直视下保护脊髓;前、后方减压及枕颈融合可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较大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对8具经10%甲醛固定的中国成年人标本行股前外侧区域的解剖,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对2020年3月-2022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缺损面积3.0 cm×6.0 cm~5.0 cm×10.0 cm。其中应用股直肌瓣10例、股前外侧肌瓣8例、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联合肌瓣1例, 切取肌瓣面积4.0 cm×8.0 cm~6.0 cm×11.0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制备的股直肌瓣和股前外侧肌瓣血管蒂长度分别为(63.4±12.9)mm和(112.5±19.6)mm,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外径分别为(2.92±0.72)mm、(1.88±0.23)mm和(2.29±0.43)mm。本组门诊随访时间为7~32个月,平均17.5个月;17例完全成活...  相似文献   
37.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一侧。变异给椎动脉造影增加了难度 ,故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积累资料 ,现报道如下 :左侧椎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之间 ,该动脉起始部距左锁骨下动脉根部 2 .7mm,距左颈总动脉根部 2 .2 mm。左侧椎动脉从主动脉弓发出后先行于左颈动脉鞘外侧 ,直行一段后行至左颈动脉鞘后方 ,向上穿经第 6颈椎横突孔 ,其后的行径与正常椎动脉的走行一致。左侧椎动脉起始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为 3 .2 mm,起始部至穿入第 6颈椎横突孔处的长度 (即椎前段 )为 78.5mm。左侧椎…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尸体上模拟解剖制备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评估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2014年11月~2020年12月,11例腮腺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顺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2例颞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无论是尸体解剖或临床手术中,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的组织血管蒂可以分别满足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13例颏下岛状肌皮瓣均成活,功能及美观效果良好,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组织血管蒂分别可以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  相似文献   
39.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X线、CT、超声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综合国内现状,不少临床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滞后于突飞猛进的影像技术,原因就在于多数医师影像解剖学基础太差,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断面解剖学或影像解剖学这些课程。临床工作的现状呼唤着解剖学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影像诊断技术向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广大解剖学教师提出了挑战[1]。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做好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技巧、课后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切实提高断层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