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39例大面积脑梗塞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39例存活 2 5例 ,存活率 6 4 .1 % ,均遗留偏侧瘫痪 ,生活不能自理 ,其中 5例呈植物生存状态 ;死亡1 4例。结论 :早期诊断 ,及时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后颅窝肿瘤术后早期脑积水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18例后颅窝肿瘤术后早期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术后24h内一般情况均良好,之后随即出现神志淡漠、嗜睡、头痛、呕吐等,CT检查见脑积水。在施行包括侧脑室外引流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后,16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术后小脑水肿、颅内血肿、肿瘤残留等可能是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包括术中规范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以尽量保护脑组织、严密止血、术后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本中心育龄期不孕女性单纯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和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4月-12月间接受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检测阴性和解脲脲原体(UU)检测后实施IVF-ET的患者342例。结果:育龄期不孕患者宫颈分泌物UU检出率达41. 23%;相比于UU阴性组,UU阳性阴道清洁度更差,而受精率、移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未见明显差异;然后进一步将UU阳性组分为UU> 10000ccu/ml组和UU <10000ccu/ml组,发现UU>10000ccu/ml组在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和未处理的UU <10000ccu/ml组间比较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仍未见差异性改变。结论:IVF术前可选择性检测宫颈分泌物UU,且UU阳性也不应该作为IVF-ET的严格禁忌症。  相似文献   
54.
熊慧  刘平  邹文  胡春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7):2053-2058
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CCRT)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3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放化疗的125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27例(21.6%)(放疗组),CCRT 98例(78.4%)(CCRT组)。随访截至2016-03-01,记录其总生存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25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4.4%、71.2%。放疗组与CCRT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CCRT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直肠反应、泌尿生殖道反应、阴道炎症、盆腔积液、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完成放疗总时间、不同治疗方案的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HR=0.329,95%CI(0.106,0.77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HR=0.937,95%CI(0.925,0.984)〕、完成放疗总时间〔HR=1.081,95%CI(1.022,1.095)〕、治疗方案〔HR=0.203,95%CI(0.072,0.574)〕与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CCRT临床疗效比单纯放疗有明显的优势。FIGO临床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完成放疗总时间、治疗方案是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数据及194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文献共报道23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驻东北地区部队暴发17起,占73.9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队(P<0.01);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共上报暴发疫情12起,流行性出血热1666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驻华北地区部队上报病例最多,为734例,占46.00%(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战士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军官(P<0.05);营区内发病明显多于营区外发病(P<0.05).结论 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总体发病情况趋于平稳,在年龄、地区、发病地点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监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高流行区域驻军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在50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和宫旁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 高表达率为44.0%,Vimentin 阳性率为36.0%。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脉管瘤栓密切相关(P<0.05),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E-cadherin表达情况密切相关(P<0.05); Vimentin 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87.4% vs. 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程度与早期宫颈癌侵袭转移相关;E-cadherin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7.
邹文 《健康博览》2011,(9):32-33
许多父母碰到这样的孩子都很无奈,孩子窝在家里看电视,小小年纪就成了"四只眼":担心孩子整天赖在沙发或凳子上,缺少锻炼和运动量,成了肥胖的代言人:忧心足不出户使孩子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变成一个"闷葫芦"。那孩子为什么喜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一种可在常温下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好的穿支血管造影液配比。方法常温下用不同配比的乳胶、水、四氧化三铅混合液对穿支血管进行灌注,灌注后的标本肉眼观察及X线摄片,比较其效果。结果乳胶(ml):水(ml):四氧化三铅(g)以1∶1∶2的比例配制灌注效果好,肉眼及X线片可见清晰的小血管网。配比中加入广告色、墨水等小分子量色料的效果差,影响观察血管。结论乳胶-四氧化三铅液是简便易行的小血管造影剂,其最佳配比∶乳胶(ml):水(ml):四氧化三铅(g)为1∶1∶2。  相似文献   
59.
药品与生物材料在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临床上广泛运用内毒素法检查药品热原,然而,运用细菌内毒素法进行部分组成成分较为复杂的生物材料的热原试验是否适当有待明确。本研究在2005版药典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内毒素法和家兔法对两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热原试验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内毒素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阴性,运用家兔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阳性。这两种方法分别测定每种材料所得到的热原试验结果不相符合,表明对组成成分复杂的生物材料,含热原的因素较为复杂,用家兔法进行试验检测热原可能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流行概况。[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对下田作业的47名战士进行检查及检验;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抗体。[结果]47名战士中先后患病29例(61.7%),患者秋季热群抗体阳性率86.3%(23/29)。该部还有353名官兵虽与患病战士同食堂就餐,但未下田故均无发病。[结论]这是一起驻闽部队钩体病暴发流行,今后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