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考察钟表绘画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用于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3例正常儿童测试时的反应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DT测试中常用的“命令”测评法对8例儿童进行测试,并用Cohen等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案例组一ADHD儿童表现为计划性注意缺陷,前后绘画评分分别为14分、17分;案例组二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冲动性行为,绘画评分为14分;案例组三ADHD儿童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的正常儿童。【结论】CDT在评估ADHD儿童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不良预后。根据我国国情,ASD干预必须以社会交往缺陷作为干预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循证干预、个性化干预和家庭及社区为基地的干预,作者据此提出ASD教育三原则和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作为干预基本框架;以人际发展社会交往作为干预的基本内容的BSR模式。  相似文献   
63.
��ͯ�鶯�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发病率为0.3%~1.0%,以往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以上的TD10岁前起病,青春期减轻,至18岁仅遗有轻微抽动,多不影响正常生活。约20%成年期存在严重甚至更复杂的TD,预后不佳,而这些不良预后通常与TD共患病密切相关。本文将重点讨论TD共患病。1TD共患病概述所谓共患病(comorbid condition)包括3种情况,分别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2~6岁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特征,从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方面探讨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7年1-6月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的55例孤独症患儿(男49例,女6例)及其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版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测试孤独症患儿的依恋类型.专业测试人员指导家长按照卡片内容与儿童实际行为的符合程度(最符合到最不符合)进行9级评分,将90张卡片分成9组,从最不符合到最符合,构成每组10张的分布.每个被试的儿童会得到一组90个原始分数,然后将原始分数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即为该儿童的依恋安全性得分.相关系数高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相关系数的第33百分位数者为安全型依恋,反之为不安全型.采用自编的<幼儿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因素,分析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孤独症患儿中,安全型依恋者16例,占29.1%;不安全型依恋者39例,占70.9%.对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入托月龄越早,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OR=0.87,95%CI=0.76~0.99);家庭气氛越好,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P=0.03).结论 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类型以不安全型依恋为主,入托年龄和家庭气氛影响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产生.  相似文献   
65.
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育和行为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基本观必须立足于对发育和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认识上。本文从发育中儿童正常行为的多样性、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发育中儿童行为的易损性和可塑性以及如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问题行为这几个方面对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基本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的无氧微波辅助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小兵  李瑾  马斌  喻彦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29-2333
目的:将单向阀应用于微波提取中,使用真空泵抽出提取体系内的空气,制造无氧环境以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油,并考察其与常压微波提取法的优劣.方法:以莪术和薄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check valve&nonoxygen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CVNO-MAE)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olvent 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SFME)提取莪术和薄荷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莪术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8.22%,27.42%,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45.53%,62.38%.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薄荷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3.53%,9.15%,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82.74%,89.57%.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莪术和薄荷挥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皆低于微波无溶剂法.结论:真空微波提取法兼备了微波加热的快速及真空条件下无氧萃取的优点,单向阀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挥发油易氧化成分的氧化,是一种可行的无氧微波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7.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植物挥发油利用了微波的内加热特性,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本文概述了挥发油的微波辅助提取机理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各种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技术的应用,并展望了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2~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和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DLD)的Gesell智能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ASD儿童和71例DLD儿童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发育评估,将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儿童五个能区数值均低于正常,大运动能区和精细动作能区明显高于语言能区和个人-社交能区。ASD儿童各能区平均水平均低于发育性语言障碍组,且各能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D儿童各项能力均低于DLD儿童。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有利于ASD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9.
3~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明 3~ 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方法 应用“心灵理论”测验用具对 3~ 7岁 2 0名孤独症儿童和 3 61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使用SPSS 10 .0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波动 ,其虚误信念和表情辨认通过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P <0 .0 5 ) ,与发展水平相当的正常儿童比较 ,其虚误信念测试分数明显低 (P <0 .0 5 ) ,简单表情辨认能力则无差别 (P >0 .0 5 ) ;结论  3~ 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无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趋势 ,简单表情辨认能力与其发展水平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0.
高功能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执行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HFA)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17例HFA儿童、23例AS儿童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HFA组儿童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概念化水平百分比(Rf%)均明显较正常儿童组低,AS组Cc、Rc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但AS组Cc明显高于HFA组;HFA组持续性应答数(Rp)和持续性错误数(Rpe)明显较正常儿童组高,AS组持续性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与正常儿童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FA组与AS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